[实用新型]一种非悬臂式的凹模浮动旋转式管件冲孔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2602.5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3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平;彭成允;唐丽文;王春欢;库美芳;张侠;代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8/34 | 分类号: | B21D28/34;B21D28/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臂 浮动 旋转 式管件 冲孔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模具技术,具体是一种非悬臂式的凹模浮动旋转式冲孔模具,主要是针对定位棒有支撑垫块、凹模可浮动旋转。
背景技术
[0002] 普通管件冲孔模具,是悬臂式,冲裁力由悬臂承担,悬臂承受的冲裁力比较大,尤其是管壁较厚的管件,在冲孔时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悬臂上,使整个模具磨损较快,一方面缩短了模具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降低了模具的配合精度,也就见底了冲孔的精度;同时,由于悬臂式冲孔模具自身不能转动或旋转,管件套在悬臂上,上面和下面被模具的凸模、凹模包围,冲孔操作完成后,取件极为不便,降低了生产效率,相应增大了管件冲孔生产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模具磨损较快、悬臂式寿命短,定位棒不可旋转取件困难、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非悬臂式凹模可浮动旋转的冲孔模具,从而实现提高模具寿命、取件方便、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非悬臂式的凹模浮动旋转式管件冲孔模具,包括模座、模柄、垫板、固定板和凸模,模柄设置在模座上,垫板设置在模座与凸模之间,凸模设置在固定板的孔内;其特征在于: 与凸模位置相对应的凹模设置在定位棒的内孔内,待加工管件套在定位棒上冲孔加工;在凹模内设置有冲接孔,冲接孔与待加工管件的冲孔位置相对应;定位棒一端用销固定在支承座上,能围绕销转动;在凹模下方,设置支撑垫,支撑垫放置在下模座上,将冲孔时凸模产生的冲击力传递到下模座上。
进一步的特征是:弹性垫套在凸模上。
在支撑座上设置定位板。
本实用新型最主要是定位棒可浮动、旋转,由垫块抵抗冲裁力,是一种新型模具。
本模具结构简单,待加工管件插入定位棒内冲孔,冲孔时,定位棒由支承垫抵抗冲裁力,模具寿命长。取件时,定位棒可旋转,上浮,取件方便。与普通冲孔模具相比,成形更容易,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非悬臂式的凹模浮动旋转式管件冲孔模具。
图中:1—模座,2—模柄,3—垫板,4—固定板,5—凸模,6—弹性垫,7—凹模,8—待加工管件,9—定位棒,10—支承垫,11—下模座,12—支承座,13—销,14—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非悬臂式的凹模浮动旋转式管件冲孔模具,模座1,模柄2,垫板3,固定板4,凸模5,弹性垫6,凹模7,待加工管件8,定位棒9,支承垫10,下模座11,支承座12,销13,定位板14等;模柄2设置在模座1上,垫板3设置在模座1与凸模5之间,冲孔加工时模柄2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冲孔作用力,通过模座1、垫板3作用在凸模5上,在作业在待加工管件8上;凸模5设置在固定板4的孔内。与凸模5位置相对应、配合的凹模7设置在定位棒9的内孔内,凹模7装配在定位棒9内;待加工管件8套在定位棒9上进行冲孔加工成型;在凹模7内设置有冲接孔71,冲接孔71与待加工管件8的冲孔位置相对应,作为被凸模5冲掉的管材的避让通孔。定位棒9的一端用销13固定在支撑座12上,能围绕销13转动,以能旋转、浮动。
在凹模7下方,设置支撑垫10,即支撑垫10设置在冲孔受力部位,以直接承受冲孔时凸模5向下产生的冲击力;支撑垫10放置在下模座11上,将冲孔时凸模5产生的冲击力传递到下模座11上。弹性垫6套在凸模5上,具有一定的弹性,弹性垫6可采用聚氨酯等弹性材料制作。
在成形过程中,弹性垫6压住待加工管件8便于冲孔且防止擦伤待加工管件8,在冲裁过冲中产生的冲裁力由安置在下方的支承垫10承担;在冲裁结束时,定位棒9可以绕销13转动,能浮动旋转,方便取件。
在支撑座12上设置定位板14,定位棒9的位置可通过定位板14准确定位,能提高定位加工的生产效率,使定位棒9能快速定位。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26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