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置炉膛混合管三返烟自除尘节能环保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2282.3 | 申请日: | 2010-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7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董文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文全 |
主分类号: | F24H1/40 | 分类号: | F24H1/40;F22B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101 黑龙江省鹤***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置 炉膛 混合 管三返烟 除尘 节能 环保 锅炉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的锅炉构造,尤其是具有除尘减排功能的节能环保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锅炉构造,都把炉膛设置在锅炉底层,烟火向上直接烧烤内胆受热面,初燃的炉火的热能直接被受热面吸收,最大的缺点是炉火温度不易提高,至使燃料燃烧不彻底,冒黑烟,排放多,热效率低差,并且占据了较大的空间,至使布置受热管,受热板面的空间位置较小,烟道也短,至使燃料利用率低,热效率差,大量的热能不能受取利用,被排入大气层,造成污染和浪费,更主要的是,现在的普通锅炉,受热面上怕沾挂烟灰,因为它沾挂烟灰后无法有效的清理,必然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锅炉构造不够合理,至使炉火温度低,受热面少,烟道短,受取热能效率低,怕挂灰,不除尘,排放多等欠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前置炉膛混合管三返烟自除尘节能环保锅炉,该锅炉不仅节能效果显著,而且能将烟火中的二氧化碳、粉尘等烟灰粘附在受热面上,使锅炉自身具有除尘减排环保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锅炉由外前侧和受热主体两部分组成,将锅炉的外前侧的炉膛设置在锅炉受热主体的外前侧,外前侧的炉膛设有上集箱和下集箱,在上集箱和下集箱之间,围炉膛的左、前、右、上四面,设有用锅炉无缝钢管分布连接的水冷壁管,上水冷壁管经过炉膛上面插入焊接到上连箱的下平面与烟箱之下做为上架管,上架管上设有套挂的异型耐火砖形成的辐射板,外前侧炉膛的尾部与受热主体的底层竖置水管对流受热管束相连通,竖置水管对流受热管束是用锅炉无缝钢管排列焊接到上、下连箱上的对流受热水管,竖置水管对流受热管束的后上方设有后拱板,后拱板是用一拱形的锅炉钢板把上连箱后端板从中间分为两部分并垂直焊接相连,形成阶梯状的锅炉内胆,下部后端板与中层卧置受热火管的后端焊接相连,中层卧置受热火管的前端和上层卧置受热火管的前端都插焊到上连箱前端板上,前端板外用铁板围焊成可以受热除尘的前烟箱,在受热主体的前烟箱上设有若干个烟箱清灰门,在受热主体竖置水管对流受热管束处的侧炉墙上设有若干个炉墙清灰门,前烟箱连通着中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和上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上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的后尽头是集灰箱和集烟口,在集灰箱一侧设有灰箱清灰门,锅炉的下层竖置水管对流受热管束、中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上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的混合罗列设置形成了三层折返烟道,烟道的中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和上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互成为夹角,以使烟火在卧置火管中抬头行进,烟火在炉膛中经辐射助燃升温后,从炉膛进入下层竖置水管对流受热管束到炉后头,在后拱板下反向进入中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到前烟箱,再从前烟箱进入上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最后到锅炉尾部的集烟口,经过三次折返,加长了受热烟道的长度,同时也延长了炉火在炉内的滞留释热时间,用加长并折返的烟道和密集的受热管束布置方法,增多了受热管面的设置,增强了受热能力,提高了燃料利用率,并能有效的沾挂二氧化碳等烟灰粉尘,能将沾挂在受热面上的烟灰清扫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多且混合设置的受热管束,和三次折返的烟道设计,成倍的增长了烟道的长度,延长了烟火在炉内的滞留释热时间,受取热能更充分彻底,多且密集的受热管束,能充分的受取热能,同时沾附下烟火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烟灰,多点无死角的设置清灰门,能有效的清扫收集受热面上粘附的烟灰,又不至在清扫烟灰时使锅炉负压太低尔导致冒烟,减少对大气的排放,加上前置炉膛可以增加辐射助燃效应,燃料燃烧的充分彻底,黑烟粉尘排放更少,从而达到高效节能,减排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置炉膛混合管三返烟自除尘节能环保锅炉的侧剖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置炉膛混合管三返烟自除尘节能环保锅炉纵向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置炉膛混合管三返烟自除尘节能环保锅炉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1、炉膛,2、竖直水管对流受热管束,3、后拱板,4、中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5、前烟箱,6、上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7、烟箱清灰门,8、集灰箱,9、集烟口,10、炉墙清灰门,11、灰箱清灰门,12、上架管,13、辐射板,14、水冷壁管,15、炉灶眼,16、炉衣,17、上集箱,18、下集箱,19、上连箱,20、下连箱,21、受热主体,22、阶梯状后端板,23、三次折返烟道,24、夹角,25、外前侧。
具体实施方式
锅炉由外前侧25和受热主体21两部分组成,外前侧25的炉膛1的左、前、右三面,设有上集箱17和下集箱18,上集箱17和下集箱18之间用锅炉无缝钢管分布焊接连接的水冷壁管14,水冷壁管14的上下两端插入焊接到上集箱17、下集箱18上。上集箱17的两端焊接到烟箱5的下底板下面的平面左右角处,下集箱18的两端分别焊接到下连箱20与炉膛交结板的左右角上。炉膛1的上水冷壁管14的前端插入焊接到上集箱17上,后端插入焊接到上连箱19的平板与烟箱5之下,形成上架管12。上架管12的外面套挂异型耐火砖做为辐射板13,炉膛1的后尾部与锅炉受热主体21的底层竖直水管对流受热管束2相连通。竖直水管对流受热管束2是用锅炉无缝钢管排列插焊到上连箱19和下连箱20上,并联通着上连箱19和下联箱20,上连箱19下连箱20可做成半圆形,两平面相互对应平行。上连箱19的后端板在中部分成上下、或左右两部分,中间与一块钢板垂直焊接成为后拱板3,形成阶梯状22。用钢管穿过后拱板3下面的上连箱19后端板和对应的前端板焊制成中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4,用钢管穿过后拱板3上面的上联箱19后端板外胆和相对应的前端板制成上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6。下层竖置水管对流受热管束2、中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4、上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6的混合罗列设置形成了三层折返烟道23,烟道23的中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4和上层卧置火管受热管束6互成为夹角24。沿前端板周边用钢板围成可容导热介质的锅炉前烟箱5,前烟箱即可走烟除灰,也能受取热能,前烟箱5的正前面根据锅炉大小设若干个前烟箱清灰门7,受热主体21竖置水管受热管束的外炉墙处根据需要设若干个炉墙清灰门10,门的一边用折叶连装,另一边用卡销压紧,以运行不冒烟为准,上层火管受热管束6的末端从上连箱19的后端板钻出来,在此用钢板焊成方筒为集灰箱8,集灰箱8的后头做成角铁法兰为集烟口9,集灰箱8的侧面设有灰箱清灰门11,用以清理集灰箱8中的烟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文全,未经董文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22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