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式风冷输送线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41827.9 | 申请日: | 201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9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鸿图精密压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9/00 | 分类号: | B65G49/00;B65G15/30;B65G2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世民 |
地址: | 52386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风冷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式风冷输送线。
背景技术
输送线是企业生产线的重要输送工具,用于铸造行业的输送线更具有它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在压铸件刚取出模后,温度很高,加重了作业员工工作环境的恶劣程度,不利于工人身体健康,不符合工厂的安全生产要求,因此,需要对刚出模的高温铸件在输送过程的同时,进行吹风降温处理,达到工厂安全工作环境要求,不对工人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同时对伴随铸件出模的高温废料进行收集处理,防止影响产品的输送。但现有技术的输送线尚没有这些设置。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铸生产线用的输送线,该输送线具有吹风冷却和清除废渣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隧道式风冷输送线,包括马达、减速器、输送带、张紧轮、隧道式风道,其中:还包括冷风装置、废料收集装置,所述冷风装置和废渣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下方,所述隧道式风道安装在输送带上方。
所述的隧道式风冷输送线,其中:所述的风冷装置包括鼓风机、导风斜板;所述导风斜板呈倾斜状态设置,其下端位于鼓风机前、上端安装在输送带下面。
所述的隧道式风冷输送线,其中:所述的风冷装置根据输送带的长短设置有一套或几套。
所述的隧道式风冷输送线,其中:所述的废渣收集装置包括输送带两侧下方的废料收集滑道、废渣清除口、废渣收集箱。
所述的隧道式风冷输送线,其中:所述的输送带为网带式输送带。
所述的隧道式风冷输送线,其中:还设有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控制输送线马达的转动速度和方向。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挡风斜板(即风道),使冷却面积增大;使用隧道式导风罩,通风流畅,提高了产品的冷却效率;输送线两侧有脱料(废料)滑道,可传送产品在输送过程中掉落的废料至前端的输出口,掉入废料收集箱,从而不会卡住输送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隧道式风冷输送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隧道式风冷输送线结构包括马达1、减速器2、输送带3、张紧轮4、隧道式风道5,还包括冷风装置、废料收集装置,所述冷风装置和废渣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带3下方,所述隧道式风道5安装在输送带3的上方。
为使输送线降温性能良好,输送带3采用网带式结构,通风性能良好。
风冷装置包括鼓风机6、导风斜板7;导风斜板7呈倾斜状态设置,其下端位于鼓风机6前方、上端安装在输送带3的下面。导风斜板7增大了冷却面积,使整个输送带3及其上面的铸件都处于吹风冷却范围内。
冷却风通过路径如下:鼓风机6→沿导风斜板7向上→由下而上大面积穿过输送带3→由后向前通过隧道式风道5。之后风将沿着输送线由前向后推移,达到将产品冷却的目的。
根据输送带3的长短,可设置一套或几套风冷装置,使整个输送带3都处于风冷降温之中。
本实用新型的废渣收集装置包括输送带3两侧下方的废料(脱料)收集滑道8、废渣清除口9、废渣收集箱。
可传送产品在输送过程中掉落的废料(脱料)由废料收集滑道8运送至前端的输出口9,掉入废料收集箱,从而不会卡住输送带。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控制器10,该控制器10用于控制输送线马达1的转动速度和方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输送带下的风冷装置和输送带上方的隧道式风道形成冷却降温通风系统,大面积的给输送带及压铸件通风降温,改善了操作员工工作环境和工厂安全环境,同时收集输送带周边废料,防止卡住输送带造成故障,影响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具体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鸿图精密压铸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鸿图精密压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18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