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焦油清除用饱和器满流槽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1492.0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9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焦玉雪;王玖文;毕经生;周红梅;杨逢庭;谷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市泰山焦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1/242 | 分类号: | C01C1/2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油 清除 饱和 器满流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领域硫铵生产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焦油清除用饱和器满流槽。
背景技术
目前硫铵生产用饱和器有泡沸伞式和喷淋式两种,其中喷淋饱和器是50年代开始采用的生产大颗粒硫铵的主要设备,由脱硫及硫回收工段送来的煤气经煤气预热器加热后进入喷淋式硫铵饱和器上段的喷淋室,在此煤气与循环母液充分接触,煤气中的氨被母液中的硫酸吸收,生成硫酸铵结晶,在硫铵饱和器下段结晶室上部的母液,用母液泵连续抽出送至上段喷淋室进行喷洒,吸收煤气中的氨,并循环搅动母液以改善硫铵的结晶过程,喷淋室溢流的母液流入满流槽,将少量的酸焦油分离,分离酸焦油后的母液入母液贮槽,经母液喷洒泵加压后送喷淋室喷淋。目前所用的满流槽,包括筒体、排渣管、溢流管、流入管、套筒,排渣管和溢流管设在筒体的上部,流入管从满流槽顶部进入至套筒下部,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溢流管的满流口无任何防护措施,满流槽中的酸焦油、煤粉不能彻底清除,少量悬浮的焦油、煤粉随母液进入溢流管,最后流进母液贮槽,污染母液,使生产出的硫铵颜色发黑,降低了产品质量;并且大量的杂质沉淀于母液贮槽底部,清扫十分困难,既影响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职工的劳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彻底去除母液中夹带的焦油和煤粉,提高母液的纯净度和硫铵质量,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焦油清除用饱和器满流槽。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焦油清除用饱和器满流槽,包括壳体、排渣管、溢流管和流入管,排渣管和溢流管设在壳体的上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腔内底板中心固定设置套管,流入管从壳体的顶部插入套管腔内,在所述溢流管处的壳体内壁上设有挡板,挡板的上沿位于溢流管和排渣管之上,下沿位于套管的上口沿之下。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挡板的上沿比溢流管高出50mm,下沿比溢流管低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彻底的去除母液中夹带的焦油和煤粉,提高了母液的纯净度和硫铵质量,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沿中心轴线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图1A-A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焦油清除用饱和器满流槽,包括壳体1、排渣管4、溢流管3和流入管5,排渣管4和溢流管3设在壳体1的上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的腔内底板中心固定设置套管6,流入管5从壳体1的顶部插入套管6腔内,在所述溢流管3处的壳体1内壁上设有挡板2,挡板2的上沿位于溢流管3和排渣管4之上,下沿位于套管6的上口沿之下。
所述的挡板2的上沿比溢流管3高出50mm,下沿比溢流管3低50mm。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母液经流入管5流入套管6腔内,再从套管6的上口沿流入壳体1腔内,由于焦油煤粉和母液密度不同,焦油煤粉的密度小于母液的密度,在满流槽中焦油煤粉漂浮在母液表层,由于溢流管3处的挡板2的底部位于母液中,上部高于焦油层,母液通过挡板2下部的开口进入溢流管3内,浮于表层的焦油煤粉被挡板2挡在溢流管3外部,当焦油煤粉层达到一定厚度时,可及时从排渣管4排出,从而阻止了焦油煤粉随母液流入母液贮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市泰山焦化有限公司,未经莱芜市泰山焦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14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绘机供墨用电磁式负压稳压控制器
- 下一篇:酸洗钢带引带焊接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