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真空隧道电流检测的红外气体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0569.2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9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勇;杨地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G01N27/6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真空 隧道 电流 检测 红外 气体 装置 | ||
1.一种基于真空隧道电流检测的红外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红外光源(1),在所述红外光源(1)的光轴线上分别设置有被测气体的开放气室(6)、被测气体的密封气室(10)和真空隧道电流的真空室(12);来自红外光源(1)的红外光线透过红外滤光片(2)经开放气室(6)后,再通过透光玻璃板(8)投向密闭气室(10),密闭气室(10)以其外端侧的弹性膜板(11)作为可改变真空室(12)内两隧道电极之间的距离的真空室(12)的一侧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真空隧道电流检测的红外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被测气体的开放气室(6)的左端板为红外滤光片(2),右端板为透光玻璃板(8),四周的开放气室侧壁(3)内表面为光线反射面(4),开放气室侧壁(3)上设置有进气孔(5)和排气孔(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真空隧道电流检测的红外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测气体的密闭气室(10)是以透光玻璃板(8)为一侧端板、与四周的密闭气室侧壁(9)和另一端的弹性膜(11)共同围成;所述四周的密闭气室侧壁(9)和弹性膜(11)为一体化结构;在所述密闭气室(10)内按设定的压力封闭有纯净的被测气体,在所述弹性膜(11)的外表面中心设置左隧道电极(14),在所述左隧道电极(14)外围设置左偏转电极(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真空隧道电流检测的红外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隧道电流的真空室(12)是以所述弹性膜(11)所在一侧的密闭气室(10)的端面为端板、与四周的真空室侧壁(19)与右侧端板(18)共同围成;在所述右侧端板(18)的中心、朝向左隧道电极(13)的方向有一尖锥(17);所述真空室侧壁(19)、右侧端板(18)以及尖椎(17)为一体化结构;对应于所述左隧道电极(14)所在位置,在所述尖锥(17)的锥体表面及右侧端板(18)内侧中心设置右隧道电极(16),对应于所述左偏转电极(13)所在位置,在所述右隧道电极(16)外围设置右偏转电极(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056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中梁铁路罐车车体
- 下一篇:铝合金板焊接变形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