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锚基础施工内传扭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9760.5 | 申请日: | 201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3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郭咏华;曹志民;周旸;张天光;杜娜;邓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D5/80 | 分类号: | E02D5/8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 |
地址: | 450007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基础 施工 内传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锚基础施工构件,是螺旋锚基础植锚的内传扭构件。
背景技术
在输电线路工程中,螺旋锚基础用于无粘性土地基时具有开方少、施工速度快、经济环保的优点。螺旋锚植锚施工时,传统的做法是将锚杆与减速器3(施扭机构)用钢销4连接,减速器3产生扭矩作用于钢销上,再传递至锚杆,锚杆受扭带动锚头锚叶转动切入土体。采用这种方式植锚时,通过锚杆将扭矩传递下去,锚杆抵抗扭矩需要较大截面惯性矩,锚杆规格较大,浪费材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将扭矩直接传递至螺旋锚锚头部位,避免锚杆直接受扭,减少锚杆规格尺寸,降低螺旋锚基础材料量,进而节约基础工程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由外套以及位于外套内的传动轴组成,所述外套与传动轴配合连接。
所述的外套为螺旋锚锚头。
外套为设有内孔的圆柱体,所述内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传动轴与内孔相配合。
外套的内孔为正方形,传动轴的横截面也为正方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由传动轴和外套组成。传动轴的截面为正方形,外套构件的内壁也为正方形,尺寸略大于传动轴。当传动轴旋转向下运动时,能将扭矩和下压力有效传递至外套构件,使之按照相同轨迹运行。螺旋锚运行至设计深度后停止施加扭矩和下压力,提升传动轴至地面外。与传统的植锚方式相比,一方面,扭矩不通过锚杆传递,可减小锚杆规格,减少材料用量,降低基础工程造价,另一方面不需要将锚杆与减速器用钢销连接,节约施工时间。与传统的植锚方式相比,此方式可节约钢材40%,节约时间80%。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植锚机械传扭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扭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外套2以及位于外套2内的传动轴1组成,且外套2与传动轴1配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外套2为开有内孔的柱体,其柱体可以为圆柱,也可以为棱柱;另外,外套2的内孔为多边形形状,传动轴1与内孔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以外套2的内孔为正方形为例说明。
传动轴为一个长杆,横截面为正方形,传动轴1一端与施扭机构减速器3相连,另一端穿过锚杆与受扭机构螺旋锚锚头相连,可避免锚杆直接受扭,进而减小锚杆尺寸,节约钢材。
上述的外套2为螺旋锚锚头,与传统螺旋锚锚头不同,它的横截面采用外圆内方的形状,即外套2的内部为方孔,且外套2边长尺寸略大于传动轴1的边长。
施工时将外套2套在传动轴1上,由减速器施加扭矩至传动轴1,传动轴1带动外套2转动,锚头切入土体按照螺旋线向下行进,到达设计深度时停止施加扭矩,提升传动轴1脱离螺旋锚,即完成螺旋锚的植锚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未经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97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震井座
- 下一篇:一种移动终端的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