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填充自保温砖的填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8802.3 | 申请日: | 201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6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小平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E04C1/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填充 保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填充自保温砖的填充装置。
背景技术: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筑节能体系的发展越来越多样性,自保温材料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为建设部倡导的建筑节能方向。目前自保温材料主要是加气混凝土等制品,由于砌筑时需要抗裂的砂浆,综合成本过高。而部分烧结空心砖自保温制品是通过多层次、多排空心孔洞进行多次换热等方式达到一定的保温效果,其传热系数K值普遍大于1.3〔(W/m2/K)〕,热工效果不显著,加之在制造过程中对设备和生产技术要求较高,现实中厂家对设备的更新能力有限,生产企业较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为改进上述不足,部分生产企业采取以混凝土空心砌块为壳体,将泡沫水泥浆体注入空心孔洞,但浆体注入设备需要配置计量装置,由于烧结砖或空心砖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变形,每一块砖的几何尺寸都有偏差。因为每一块砖的孔洞率是不一样的,即使是采取了计量方法也会造成填充过多产生外溢或是填不满等缺陷。这种带有计量仓的将泡沫水泥浆体等填料注入空心砌块空心孔洞的装置,即现有内填充自保温砖注入装置,结构复杂、操作麻烦、生产能力低下、设备检修率过高、造价高、推广应用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内填充自保温砖注入装置,结构复杂、操作麻烦、生产能力低下、设备检修率过高等技术缺陷,为人们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计量且填充盈实、生产效率高的内填充自保温砖的填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内填充自保温砖的填充装置,其主要部件由分配箱4和刮板6构成,刮板6位于分配箱4内,分配箱4的底部设置有2个以上由多个下料孔8组成的网格单元23。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配箱4底部相邻两个网格单元23之间设置有隔离带28。
上述方案中,所述刮板6由电机25带动并活动固定在分配箱4上方的刮板导轨架7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配箱4网格单元23下方设置有升降平台15。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配箱4一侧设置有进料口3,进料口3经下料管2与混料机1连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网格单元23底部设置有上密封条11。对空心砖上端进行密封。
上述方案中,网格单元23下方用于载砖的推车或轨道运输设备或升降平台15上设置有托盘13。
上述方案中,在托盘13的平面上设置有下密封胶条或密封垫12。对空心砖下端进行密封。
上述方案中,所述刮板6的两侧边和底边设置有密封胶条27。
上述方案中,所述刮板6较好由隔刮两用板18和升降刮板19构成,二者经紧固件20固定在一起。
上述方案中,所述升降刮板19设置有弹簧17的伸缩杆24与刮板上支架16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配箱4设置在整体支架5上。
本实用新型是发明人通过长期反复实践摸索总结出来的科学实用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内填充自保温砖的注入装置所存在的结构复杂、操作麻烦、生产能力低下、难以计量、设备检修率过高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计量,且填充盈实、生产效率提高数倍,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且可实现流水线生产,经检测采用本装置生产的内填充自保温砖的传热系数可以达到0.8〔(W/m2/K)〕。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局部剖视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刮板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刮板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内填充自保温砖未填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刮板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搅拌机;2.下料管;3.进料口;4.分配箱;5.整体支架;6.刮板;7.刮板导轨架;8.下料孔;9.横隔条;10.横隔条截面;11.上密封条;12.下密封条或密封胶垫;13.托盘;14.导轮;15.升降平台;16.刮板上支架;17.弹簧;18.隔刮两用板;19.升降刮板;20.紧固件;21.内填充自保温砖;22.空心孔洞;23网格单元;24.伸缩杆;25.电机;26.拉杆;27.密封胶条;28.隔离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小平,未经杨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8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V型槽门锁
- 下一篇:克伦特罗免疫原、包被原及其在胶体金试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