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盗蓄电池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37757.X | 申请日: | 2010-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2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姜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金平;郑东升;邓朝鹏 |
| 主分类号: | H01M10/00 | 分类号: | H01M10/00;H01M2/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盗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蓄电池,特别是一种用于移动基站等盗窃现象严重场合的防盗蓄电池。
背景技术
电信运营商设置在野外的基站,为了保障断电情况下的正常使用,基本上都要配备蓄电池,而这些位于野外的蓄电池经常会被盗,而蓄电池的价格比较高,盗窃活动的猖獗,对于企业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损失。因此电信运营商,对基站蓄电池防盗的需求日益强烈。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各式各样的防盗措施。有些是在蓄电池内部直接放置防盗装置;有些是把防盗装置与蓄电池做成一体成为防盗电池。但是所有的这些技术措施方法,都存在防盗装置的待机过程中对UPS产生影响的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引发火灾,损毁基站。如果将防盗装置与UPS断开,就存在防盗装置不能在被盗后长时间工作的问题。而如果直接引线外接电源,对于封闭式免维护的电池是不许可的,会造成蓄电池的漏液损坏。因此这个两难的问题,一直阻碍着基站蓄电池的防盗装置发挥作用。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被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防盗效果好、无安全隐患、防盗装置工作时间长的防盗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防盗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升压模块和防盗装置,所述的升压模块和防盗装置设置在蓄电池本体中,升压模块分别与蓄电池本体和防盗装置相连,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的蓄电池本体中还设置有内电磁交换线圈、内磁芯和切换模块,在蓄电池本体外设置有外电磁交换线圈、外磁芯,所述的外电磁交换线圈通过电导线与电源相连,所述的外磁芯紧靠蓄电池本体,所述的外电磁交换线圈与外磁芯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内磁芯紧靠蓄电池本体,所述的内磁芯与外磁芯的位置相对应,内电磁交换线圈的位置与内磁芯相对应,所述的内电磁交换线圈与切换模块相连,切换模块与防盗装置相连,所述的升压模块一端与蓄电池本体相连,升压模块的另一端通过切换模块与防盗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电磁交换线圈与切换模块之间设置有整流稳压模块。外电磁交换线圈,激发出磁势,通过外磁芯,蓄电池壁和内磁芯,向内电磁交换线圈输送电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磁芯、外磁芯采用高磁导材料。根据外电磁线圈有无电流流过作为触发被盗报警判断依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升压模块,只在报警触发后,由切换模块启动,对防盗装置供电。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
1、采用了外供电和电池供电两种防盗装置的供电方式,使得防盗装置在被盗后,能够长时间的工作,提高了防盗的性能。由于对UPS无影响,消除了安全隐患,避免了在没有被盗的情况下,防盗装置不断消耗蓄电池的电能引起的安全隐患。
2、由于采用了磁导的方式传导电能,在保证防盗装置正常供电的同时,不穿透蓄电池的外壁,对蓄电池无损伤,工作更加安全稳定。
3、外部供电设备能够根据安装场所对电磁辐射的要求调整供电电源的频率,安全灵活。
4、内部整流和稳压处理模块为防盗装置提供正常状态下的电源。
5、内外磁芯材料选用高磁导材料,并且内外磁芯对应,减小漏磁提供效率。
6、通过有无外部供电,触发防盗报警,更加灵敏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由蓄电池本体1、外电磁交换线圈2、内电磁交换线圈3、内磁芯4、外磁芯5、整流稳压模块6、升压模块7、切换模块8、防盗装置9组成,外电磁交换线圈2、外磁芯5安装在蓄电池本体1的外部,外电磁交换线圈2通过电导线10与外部电源11连接,外磁芯5与外电磁交换线圈2相对,内电磁交换线圈3、内磁芯4、整流稳压模块6、升压模块7、切换模块8、防盗装置9位于蓄电池本体1的内部,内磁芯4与外磁芯5相对,内电磁交换线圈3与内磁芯4相对,内电磁交换线圈3、整流稳压模块6、切换模块8、防盗装置9依次相连,升压模块7直接与蓄电池本体1内部的极柱相连,升压模块7同时与切换模块8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金平;郑东升;邓朝鹏,未经姜金平;郑东升;邓朝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77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漆涂饰的音箱
- 下一篇:连续测量的称重式油耗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