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体结构与填充墙体之间的竖向连接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37621.9 | 申请日: | 2010-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8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余建阳;杨慧峰;李克江;应飞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02;E04B2/6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宏祥 |
| 地址: | 300171 天津市河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体 结构 填充 墙体 之间 竖向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主体结构与填充墙体之间的竖向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主体结构和填充墙体衔接部位的墙面裂缝是一个通病,它影响墙面美观,涉及墙体裂缝乃至渗漏的纠纷、投诉以至官司越来越多,已占工程质量投诉的80%以上。这种带有普遍性的质量通病,已成为用户评判建筑质量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尽管目前在该部位采取了多种加强措施,但裂缝控制综合效果不佳,该部位裂缝修补存在反复性。因此制定系列防治技术措施,成为参建各方共同关注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主体结构与填充墙体之间的竖向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能够防止主体结构与填充墙体之间竖向开裂。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体结构与填充墙体之间的竖向连接结构,所述填充墙体与所述主体结构连接的侧面砌成马牙槎,所述填充墙体与所述主体结构通过现浇结合柱连接成一体,所述填充墙体内设置的拉结筋贯通穿过所述现浇结合柱与其一侧的主体结构连接。
所述填充墙体为空心砖墙或多孔砖墙时,在所述马牙槎上铺设有防漏钢丝网。
所述结合柱的厚度与填充墙体的厚度相同,所述结合柱的长度大于等于10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在填充墙体侧面与主体结构之间浇筑素混凝土结合柱,将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连接,主体结构和结合柱都采用混凝土材料,减少了异种材料之间的收缩差异造成的裂缝;结合柱与填充墙体通过马牙槎进行有效的咬合连接,大大增强两异种材料墙体之间的咬合力,有效地减少了结合柱与填充墙体之间的裂缝产生,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填充墙体侧面与主体结构之间浇筑素混凝土结合柱,结合柱通过同种材料与主体结构相连接,通过马牙槎与填充墙体咬合连接,成功地解决了主体混凝土结构与填充墙体之间因墙体之间咬合力不够和墙体异种材料收缩造成的裂缝问题;同时,结合柱可以有效调节排砖尺寸,减少砌块损耗率;并且操作简单,与维修成本和社会声誉相比较,成本低廉,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结构,2、结合柱,3、结构梁,4、斜砌砖,5、填充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主体结构与填充墙体之间的竖向连接结构,填充墙体5与主体结构1连接的侧面砌成马牙槎,填充墙体5与主体结构1通过现浇结合柱2连接成一体,填充墙体5内设置的拉结筋贯通穿过现浇结合柱2与其一侧的主体结构1连接。填充墙体为空心砖墙或多孔砖墙时,在马牙槎上应铺设防漏钢丝网。结合柱的厚度与填充墙体的厚度相同,结合柱的长度大于等于100mm。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
1)完成主体结构1的施工后,在施工填充墙体5之前,在填充墙体5侧面与主体结构1之间预留结合柱空间;
2)完成填充墙体5的施工;施工填充墙体5时,将其与主体结构1连接的侧面砌成马牙槎,填充墙体5上部通过斜砌砖4与结构梁3连接,填充墙体5内设置的拉结筋应贯通穿过预留的结合柱空间与其侧面的主体结构1连接;
3)在预留的结合柱空间处支设结合柱模板,浇筑素混凝土振捣密实形成结合柱2,将填充墙体5与主体结构1通过结合柱2连接成一体。
为了确保填充墙体5的抗震性能,填充墙体5内的拉结筋在结合柱部位仍贯通穿过,不得断开。
结合柱模板用穿墙螺杆加固,穿墙螺杆上套PVC管,便于拆模,减少因加固模板对填充墙体的损坏。浇筑结合柱2的混凝土最好使用微膨胀素混凝土,能够进一步提高减少开裂的效果。
主体结构1可为剪力墙或结构柱。填充墙体5可采用多孔砖、各类空心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砌块和页岩实心砖等中的任意一种砌筑。当填充墙体5采用空心砖或多孔砖砌筑时,需要在马牙槎上平铺钢丝网,以防素混凝土下漏,确保结合柱混凝土浇筑密实。
上述结合柱2作为一种结构柱,应当满足结合柱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可操作性,不得小于100mm。结合柱2的长度可以结合排砖尺寸,适当调整,以降低砌块损耗率。结合柱2的厚度与填充墙体5的厚度相同。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未经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76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