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酰亚胺组合线圈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7254.2 | 申请日: | 201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6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阮菊红;刘红宁;谢文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44 | 分类号: | H01H50/44;H01F41/06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李凤岐 |
地址: | 7213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亚胺 组合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线圈使用的线圈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继电器线圈架是由塑料注塑或车制而成,受工艺所限,线圈架壁厚至少在0.2mm以上,才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但对于微型继电器而言,由于体积很小,故要求线圈架小而薄,才能具有较大的窗口面积,从而保证产生较大的电磁吸力;同时要求线圈的绝缘性能好,介质耐电压高,可见传统的注塑或车制工艺很难实现这一设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聚酰亚胺组合线圈架,采用聚酰亚胺材料绕制继电器线圈架,满足微型继电器对线圈架小而薄设计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较高的介质耐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聚酰亚胺组合线圈架,由架管和侧板构成,架管用聚酰亚胺胶带绕制成圆管形,侧板用聚酰亚胺薄膜制成圆环型,且架管的两端制有翻边,侧板套装在架管的两端,并位于翻边的内侧。
所述架管的壁厚为0.05-0.1mm,侧板的壁厚为0.1-0.5mm。所述架管两端制有的翻边与侧板热铆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线圈架采用聚酰亚胺材料组合制成,该材料绝缘性能好,介质耐电压高,可以满足线圈架管壁厚较薄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线圈架壁厚可达到0.1mm,特殊情况下可以做到0.06mm左右,克服了传统的注塑工艺和切削工艺无法加工的弱点。提高了继电器线圈的窗口面积,从而提高继电器线圈的安匝值。
2、本实用新型线圈架制造方法新颖独特,且工艺简单,完全能够满足线圈架管壁较薄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聚酰亚胺组合线圈架,由架管1和侧板2构成,架管1用聚酰亚胺胶带绕制成圆管形,侧板2用聚酰亚胺薄膜制成圆环型。架管1的两端制有翻边3,侧板2套装在架管1的两端,并位于翻边3的内侧,且翻边3与侧板2热铆在一起。所述架管1的壁厚为0.1mm,侧板2的壁厚为0.5mm。
一种聚酰亚胺组合线圈架的制造方法:
第一步:将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以螺旋方式缠绕在金属管芯上且两端用生料带固定作为内衬,薄膜绕制时允许有相互重叠。测量缠绕塑料薄膜后的管芯外径,使其稍小于架管1内径的设计尺寸;
第二步:将厚度为0.05mm的聚酰亚胺胶带在上述薄膜上缠绕两层,第一层缠绕方向与薄膜缠绕方向相反,第二层缠绕方向与第一层缠绕方向相反,并将其两端用生料带固定,且两层聚酰亚胺胶带的胶面相对,相互粘接。
第三步:在上述聚酰亚胺胶带上缠绕两层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且两端用生料带固定作为外包扎层,并施力扎紧塑料薄膜,使聚酰亚胺胶带相互接触平整,制成管材;
第四步:将制成的管材放入箱式电阻炉内进行烧制,温度控制在300℃左右,然后取出管材后冷却至室温,除去外包扎层及两端固定部分,使用抽管芯工具取出管芯及内衬,管子成型;
第五步:切掉管子两端不规格部分,并按设计要求将管子切至设计长度制成架管1,切口要平整;
第六步:将厚度为0.5mm的圆环型侧板2套装在架管1上,使用翻边夹具及扩口加热铆头,在架管1的两端制作翻边3,并将翻边3与侧板2热铆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7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刷电路板组装中有机可焊性防腐涂层的等离子体处理
- 下一篇:波纹管防扭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