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瓶塞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6724.3 | 申请日: | 201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2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彭晓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晓晖 |
主分类号: | B65D39/00 | 分类号: | B65D3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启明专利代理事务所 44270 | 代理人: | 张信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瓶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塞,更具体而言是指将利用抽气减压的原理,把瓶内气体抽出使瓶内形成真空状态的一种真空瓶塞。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瓶塞大多为直接插入瓶子的瓶口处达到密封的目的,在瓶塞未开启前能很好地起到密封瓶内物质的作用,换句话说,开启瓶塞后再次将瓶塞塞到瓶口就不能很好起到密封的作用,因为在瓶塞脱里瓶子后会有空气进入瓶内,当再次将瓶塞塞在瓶口处时,瓶子内仍存有空气,而空气中含有可能会导致瓶内所装物质引起化学反应的气体,从而导致瓶内所装的物质变质。
另外,再次将瓶塞塞在瓶口处时,由于在开启瓶塞时容易使瓶塞发生物理变形,从而导致瓶塞与瓶口密封不良。例如装红酒的酒瓶的大多采用的是软木塞,软木塞直接插在酒瓶的瓶口处而将红酒密封在酒瓶内,防止红酒挥发。而在取出软木塞后,就很难再将软木塞重新塞回瓶口,即使能将软木塞塞回瓶口也不能保证软木塞与瓶口的密闭性,因此研制出一种能重复使用,并且能防止瓶内物质发生挥发或者变质的瓶塞显得十分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瓶塞,其能解决传统瓶塞存在的问题,利用抽气减压的原理,把瓶内气体抽出使瓶内形成真空状态,从而防止瓶内所装物质变质。而此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简单,方便实用的真空瓶塞。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真空瓶塞,包括瓶塞主体、抽气杆以及软胶套,其中,该瓶塞主体内设有气腔,该气腔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单向气阀,该气腔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孔,该抽气杆的一端活动插接在该气腔内,并对应该气腔的腔壁设置活塞,该活塞与该气腔的腔壁相抵接,该抽气杆的另一端设有操作块,该软胶套套接在该瓶塞主体的外表面上。
该瓶塞主体包括气筒以及出气盖,该出气盖螺固在该气筒上,该气腔设在该气筒的内部,而该出气孔设在该出气盖上。
该抽气杆上设有防脱块。
该软胶套对应该单向气阀设有抽气孔。
该单向气阀包括阀体、阀盖以及阀芯,其中,该阀体一端具有进气孔以及与该进气孔相连通的气道,该阀盖固定设在该阀体的另一端,该阀盖内设有通孔,该阀芯设置在该气道内,并对应该进气孔设有闭合端,该闭合端可以移动至该进气孔内并与该进气孔的孔壁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包括瓶塞主体、抽气杆以及软胶套,其中,该瓶塞主体内设有气腔,该气腔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单向气阀,该气腔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孔,该抽气杆的一端活动插接在该气腔内,并对应该气腔的腔壁设置活塞,该活塞与该气腔的腔壁相抵接,该抽气杆的另一端设有操作块,该软胶套套接在该瓶塞主体的外表面上。借助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将本实用新型塞在未饮用完的酒瓶口或者其他瓶口,使其软胶套与瓶口相贴紧,而后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抽气杆上下活动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其能解决传统瓶塞存在的问题,利用抽气减压的原理,把瓶内气体抽出使瓶内形成真空状态,从而防止瓶内所装物质变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软胶套、抽气杆以及气筒三者相互之间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向气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子,一种真空瓶塞,包括瓶塞主体10、抽气杆20以及软胶套30,其中,该瓶塞主体10内设有气腔111,该气腔11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单向气阀13,该气腔111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孔112,该抽气杆20的一端活动插接在该气腔111内,并对应该气腔111的腔壁设置活塞21,该活塞21与该气腔111的腔壁相抵接,该抽气杆20的另一端设有操作块22,该软胶套30套接在该瓶塞主体10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该瓶塞主体10包括气筒11以及出气盖12,该出气盖12螺固在该气筒11上,该气腔111设在该气筒11的内部,而该出气孔112设在该出气盖12上,
该抽气杆20上设有防脱块23,借助该防脱块23防止该抽气杆脱离该出气盖12,在具体使用时防止该抽气杆20无故脱离该气腔111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该软胶套30对应该单向气阀13设有抽气孔31,当该抽气杆20动作时,气体首先自该抽气孔31进入该单向气阀13内,而后进入该气腔111内,最后通过该出气孔112向外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晓晖,未经彭晓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67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料仓底部用圆盘给料机
- 下一篇:一种双桥货车后轮的平衡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