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预防防水栓脱落的端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6075.7 | 申请日: | 201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9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广;王荣喜;张义林;李辉;王永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1/11 | 分类号: | H01R11/11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绍琳;孙诗雨 |
地址: | 45803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预防 水栓 脱落 端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防防水栓脱落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端子是实现车身电气连接的主要零件。根据其防水性能分为密封型和非密封型。但不管是密封型和非密封型,其尾部结构都分为大尾部和小尾部(如图1所示),小尾部压接电线的导体部分以实现电气连接以及承受端子与电线之间的拉脱力,大尾部压接电线的绝缘体部分。不同之处在于密封型端子的大尾部要压一个防水栓,以防止液体进入连接器的内部,起到防水、防溅的功能。
通常情况下,密封型端子插入护套的过程中,端子上防水栓和护套上的孔是过盈配合,否则起不到防水、防溅功能。而过盈配合就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由于大尾部内侧面(由于其材质的原因)通常又是光滑的(图1),这对于需要压防水栓的端子来说存在一个潜在的失效模式——端子在插入护套的过程中(由于防水栓和护套上的孔的过盈配合产生的摩擦力)防水栓容易从端子大尾部脱出,造成防水、防溅功能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端子结构压接后防水栓容易从端子大尾部脱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有效预防防水栓从端子大尾部脱出的端子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用于预防防水栓脱落的端子结构,由接触部分、小尾部和大尾部组成,在大尾部的左右尾翼内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凸点。
所述的凸点优选为一个或两个。
所述的凸点为圆台形或半球形或棱台形。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地避免了密封型端子上的防水栓从端子大尾部脱出的现象,避免了生产线上返工,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密封型端子有效的起到了防水、防溅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端子压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密封型端子在压接防水栓后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压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型端子在压接防水栓后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用于预防防水栓脱落的端子结构,由接触部分1、小尾部2和大尾部3组成,在大尾部3的左右尾翼内侧分别冲压一个凸点5。所述的凸点为圆台形。如图4所示,在压接端子的时候,凸点5会向内部挤压防水栓4,,这样在防水栓与端子大尾部之间就会存在一定的张紧力,可有效预防防水栓从端子大尾部脱出。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在大尾部的左右尾翼上的凸点可以是两个或多个,亦可以是半球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60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R 导电连接;一组相互绝缘的电连接元件的结构组合;连接装置;集电器
H01R11-00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开的连接位置用来或可能用来使导电部件互连的各连接元件,例如:由电线或电缆支承并具有便于与某些其他电线;接线柱或导电部件;接线盒进行电连接的装置的电线或电缆端部部件
H01R11-01 .以其连接位置之间导电互连的形式或安排为特点区分的
H01R11-03 .以各连接元件上连接位置的类型或以连接位置与导电部件之间的连接类型为特征的
H01R11-11 .由电线或电缆支承并具有便于与其他电线、端子或导电部件连接的装置的电线或电缆端部部件或抽头部件
H01R11-12 ..终接于环、钩或叉的端接片
H01R11-16 ..终接于焊头或插座的端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