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鱼鳞皮分离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5368.3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0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彭德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德权 |
主分类号: | A22C25/00 | 分类号: | A22C2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广生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鳞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产品加工设备,具体是指一种鱼鳞皮分离机。
背景技术
近几年,水产加工业蓬勃发展,水产品加工逐渐向纵深迈进,原先被水产加工企业废弃的鱼鳞鱼皮也被收集起来,充分利用,开发成新产品。由于鱼鳞和鱼皮成分特性各自不同,只有分开两者,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变废为宝,开发出高效益的产品,应用于工业、医学、美容等领域。目前,在鱼类加工中,有两种去皮方式,一种是先将需要加工的鱼除掉鳞片后再进行去皮加工,这种方法不需要进行鳞皮分离,而另一种方法是不经除鳞便进行去皮加工,由于剥除下的鱼皮还连带着鱼鳞,又由于鱼鳞与鱼皮两者之间所含有的元素不同,所生产的产品及作用也不尽相同,必须将两者分开才能进行加工实施再生产。而目前,在我国大多数水产品加工企业在对鱼皮及鱼鳞进行分离时,所运用的方法是通过人工利用棍棒捣打或用机械搅拌的方式而将鱼皮捣碎,使鱼鳞从鱼皮中松脱出来,从而达到鱼鳞皮分离的目的。由于上述方法是将鱼皮捣碎,使鱼皮的利用率低,影响了资源的再生价值,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鱼鳞与鱼皮进行分离,并能确保鱼皮完好无损并且自动化程度高的鱼鳞皮分离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鱼鳞皮分离机,它是由鳞皮分离装置和鳞皮分离池构成,所述鳞皮分离装置是由机架、鳞皮分离筒、马达、转轴、多个鳞皮分离杆和出料斗构成,鳞皮分离筒设在机架的顶部,转轴设在鳞皮分离筒的中心部且竖立放置,马达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的上端连接,多个鳞皮分离杆的端部设在转轴上,且沿转轴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出料斗设在机架上且位于鳞皮分离筒的下方;所述鳞皮分离池是由池体、筛网、多个推料滚筒和电机构成,池体的一端部设在鳞皮分离装置的一侧且位于出料斗的下方,筛网平铺在池体内,多个推料滚筒设在池体内且由池体的一端向另一端间隔分布,每个推料滚筒设在筛网的上方且与筛网的表面紧贴,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每个推料滚筒转动。
所述鳞皮分离装置的一侧设有原料输送装置,所述原料输送装置包括有输送带架、输送带、进料斗和投料斗,输送带设在输送带架上并向上倾斜布置,进料斗设在输送带架的下部,投料斗设在输送带架的上部且位于鳞皮分离筒的上方。
所述池体内且位于筛网的下方设有鱼鳞输送带。
所述鱼鳞输送带设在鱼鳞输送带架上,所述鱼鳞输送带架设在池体内,其一端部从池体内伸向池外,其伸向池外的一端的顶部设有鱼鳞出料斗以及为鱼鳞输送带提供动力的电机A。
所述池体的一端部设有鱼皮输送装置,鱼皮输送装置是由鱼皮输送带、鱼皮输送带架、电机、鱼皮出料斗构成,鱼皮输送带架固定在池体上,鱼皮输送带的一端设在鱼皮输送带架的下部且与筛网的表面紧贴,另一端设在鱼皮输送带架的顶部,鱼皮出料斗设在鱼皮输送带架的顶部,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鱼皮输送带移动。
所述推料滚筒是由多个推料片和两个圆板构成,多个推料片固定在两个圆板之间,且沿圆板的圆周间隔分布,每个推料片沿圆板的径向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有效地将被废弃的鱼皮鳞彻底分离,而且并能确保鱼皮完好无损,使之能单独或根据生产需要按比例地搭配制造成新的产品,变废为宝,从而使水产加工企业得以充分利用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鳞皮分离池和鱼皮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鳞皮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鱼鳞输送带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推料滚筒和鱼皮输送装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鳞皮分离筒;3、马达;4、转轴;5、鳞皮分离杆;6、联轴器;7、出料斗;8、池体;9、筛网;10、推料滚筒;11、电机;12、输送带架;13、输送带;14、进料斗;15、投料斗;16、鱼鳞输送带;17、鱼鳞输送带架;18、鱼鳞出料斗;19、电机A;20、鱼皮输送带;21、鱼皮输送带架;22、鱼皮出料斗;23、推料片;24、圆板;25、主传动链;26、主传动轴;27、传动轴;28、传动链;29、固定架;30、齿轮;31、主轴;32、被动轴;33、附助轮;34、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德权,未经彭德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53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形污水处理池随动式加盖装置
- 下一篇:高效节能烘缸用扰流棒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