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治疗生殖疾病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5272.7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1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苗苗 |
主分类号: | A61H35/00 | 分类号: | A61H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生殖 疾病 装置 | ||
技术范围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生殖疾病的装置,是一种外用治疗生殖疾病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生殖疾病的主要以药物为主,有全身或者局部药物,全身药物治疗对人身体有副作用;局部药物有的需要坐浴,或者加热后进行薰洗,但是现在没有一种适于人们药物坐浴或者药物加热薰洗的用具,不能使生殖疾病局部用药得到很好的效果。现在还有的仪器治疗如激光、微波、红外线等,这些仪器只能对已形成溃疡创面进行手术治疗,其缺点是对病灶处理后出血、大量排液、恢复期长、患者痛苦大,同时需要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辅助治疗。而且这些仪器不能杀灭致病微生物,无抗菌、消炎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生殖疾病的装置,使用臭氧、药物坐浴、药物薰洗的方法外用治疗生殖疾病,使药物能充分地对难以下药的病灶进行彻底的治疗,减少了口服药物对人身体的副作用,该装置杀菌消炎作用可靠、杀菌面广、无死角、操作简便、无创伤、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治疗成本低、疗效显著。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医学理论:坐浴能使药物长时间的病灶接触,有效地杀灭细菌;加热后的薰洗能使药物的分子有效的充满病灶的角落,彻底杀灭细菌,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臭氧在常温下,它随时可分解还原成氧,当还原成氧气时,会有氧原子分离出来。这时的氧原子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和分解能力。臭氧能分解氧化分解细菌、病毒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葡萄糖氧化酶,并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氧化并穿透其细胞壁,破坏其细胞器和核糖核酸,分解DNA、RNA、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病毒的新陈代谢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而夺取细菌病毒的生命。同时还可以渗透细胞膜组织、侵入细胞膜类作用于外膜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使细胞发生通透性畸变,导致细胞溶解性死亡,并将死亡菌体内的遗传基因、寄生菌种、寄生病毒粒子、噬菌体、支原体及热源即内毒素等溶解死亡。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方式是:它是由臭氧产生装置、加热装置、浴盆、控制面板四部分构成,控制面板的下面装的是臭氧产生装置,臭氧产生装置向外连接处有出气嘴;加热装置的上面装的是可以随意取下的浴盆,控制面板同时与臭氧产生装置、加热装置连接;其中控制面板是由臭氧产生钮、加热钮、时间设置键、电源指示灯、电源开关、臭氧出气嘴六部分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装置中的加热装置是一种适用于人们治疗生殖疾病时药物坐浴或者药物加热薰洗的用具,使药物能充分地对难以下药的病灶进行彻底的治疗,减少了口服药物对人身体的副作用。本装置中的臭氧产生装置所产生的臭氧对人的致病菌、病毒具有很强的溶菌性杀灭作用,还原产物是氧气,无残留,对人和环境无任何公害;臭氧在水中不稳定,分解后产生分解能力极强比单原子氧还强的羟基(OH)和单原子氧,可有效杀灭水中的各种细菌和病毒;医用臭氧有类似于人体抗感染氧依赖系统中吞噬细胞杀菌机制的物质,在常温下很活泼,易还原为氧因此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医用臭氧可以杀灭阴道内上皮组织表面致病微生物;医用臭氧弥漫性极好,治疗无死角,杀菌效果好。医用臭氧的治疗作用依赖于其在机体中所产生的细胞活性因子所具有的提高白细胞活性以及抗病毒能力,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和增殖,加上供氧量的增加,是溃疡、创伤面加速愈合,愈合后光滑、不留疤痕。该装置杀菌消炎作用可靠、杀菌面广、无死角、操作简便、无创伤、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治疗成本低、疗效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气管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气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臭氧产生装置,2.加热装置,3.浴盆,4.控制面板,5.臭氧产生钮,6.加热钮,7.电源开关,8..电源指示灯,9.时间显示框,10.时间设置键,11.出气嘴,12导气管,13.连接器,14.导气头。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苗苗,未经张苗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52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