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泡茶壶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34792.6 | 申请日: | 2010-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3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在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在铠 |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A47J3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5644 广东省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泡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泡茶壶。
背景技术
现有泡茶壶品种繁多,有上下结构即茶壶的上面是装茶叶,下面是茶水,使用简便,但由于茶叶跟茶水相隔分开,使得壶的容体较大。还有一体化结构的,泡茶时将装有茶叶的滤球浸入水中,不泡时再将滤球提起,整体容积较小,泡茶简易,但由于滤球提起时提把需搁在盖子上,动作不顺畅,也会影响倒茶或移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泡茶壶,滤球提起更顺畅简便且不影响倒液。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即本实用新型包括壶体及壶柄、壶盖,壶盖活动连接在壶体上并可翻转打开,壶体中设有滤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壶柄为圆弧形且设有导滑槽,滤球连接有一与导滑槽相配的圆弧导滑柄,导滑柄嵌设在所述导滑槽中并沿该导滑槽滑行。
所述导滑柄的下端设有第一止回钩夹,相应地导滑槽中设有匹配钩夹使用的卡槽。
所述导滑柄中部设有第二止回阻拦凸块。
所述滤球为二个半球扣合而成。
所述滤球通过卡口与导滑柄相卡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滤球通过卡口可方便从导滑柄卸下来,然后将二半球分开而填装上浸泡物(如茶叶等),倒渣则反之,装卸简便。2、使用时只需顺着导滑槽推动导滑柄让滤球回落到壶体中直到第二止回阻拦凸块卡住壶体开口周沿时,此时滤球悬挂在壶体的中下部位置进行浸泡。反之则能搁起浸泡物,导滑柄顺着导滑槽转动直至导滑柄下端的第一止回钩夹钩住卡槽即可,此时滤球悬挂在壶体上部停止浸泡。具有浸泡时间可控,导滑柄被隐藏在壶柄中的导滑槽,大大地节省了泡茶壶的空间,提球滤汤的操作顺畅易控,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滑柄与滤球部件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壶体1及壶柄2、壶盖3,壶盖3活动连接在壶体1上并可翻转打开,壶体1中设有滤球4,如图所示,所述壶柄2为圆弧形且设有导滑槽5,滤球4连接有一与导滑槽5相配的圆弧导滑柄6(如图3),所述导滑柄6嵌设在所述导滑槽5中并沿该导滑槽滑行。所述导滑柄6的下端设有第一止回钩夹7,相应地导滑槽中设有匹配钩夹7使用的卡槽8。所述导滑柄6中部设有第二止回阻拦凸块9。所述滤球4为二个半球10扣合而成,并通过卡口11与导滑柄相卡合连接。
实施例一
依照上述结构,如图1所示,将已装填茶叶浸泡物的滤球4连接在导滑柄6上,沿导滑槽5转动导滑柄6并带动滤球4回落,直至导滑柄中部的第二止回阻拦凸块9卡住壶体1开口周沿而停止,此时滤球4便可悬挂在壶体1中下部而浸没在液体中进行浸泡。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当浸泡一段时间后需要捞起茶叶时,只需沿着导滑槽5推动导滑柄6并带动滤球4上升,直至导滑柄6下端的第一止回钩夹7在弹力的作用钩夹在卡槽8中,通过钩夹的止回卡阻作用而使滤球4升出液面并悬挂在壶体1上部,顺着壶体1的开口便可倒出茶汤液。
显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创新精神和实施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本权利要求来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在铠,未经陈在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47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封闭式末稍血采集管
- 下一篇:餐桌磁力广告托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