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艺术玻璃电热取暖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33243.7 | 申请日: | 2010-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7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施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玉华 |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9/06 |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 地址: | 110035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艺术 玻璃 电热 取暖器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一种艺术玻璃电热取暖器,属于一种室内用的、集装饰与取暖为一体的综合用电器。
背景技术:目前国内玻璃画电热取暖器大多采用在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的前面复合上纸质画面,纸质画面的双面衬上玻璃板,然后固定在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的前面;其不仅具有很好的取暖效果,且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而该玻璃画电热取暖器由于纸质画面的材料特性所致,并且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中的加温使纸质画面易发生变色,使装饰性和寿命受到影响,且由于使用双层玻璃来夹住该纸质画面,不仅增加了结构重量,而且也使得该玻璃画电热取暖器的结构也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艺术玻璃电热取暖器,其目的是解决以往的玻璃画电热取暖器所存在的画面褪色、结构复杂、重量偏大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艺术玻璃电热取暖器,包括外框和设置在外框内的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艺术玻璃电热取暖器还包括带画面的耐热强化玻璃,带画面的耐热强化玻璃设置在外框内并设置在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的前面。
所述带画面的耐热强化玻璃通过连接板设置在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的前面,所述连接板连接带画面的耐热强化玻璃和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
所述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上连接有电源线。
在所述的外框的后侧还设置有挂架。
优点及效果:该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艺术玻璃电热取暖器,包括外框和设置在外框内的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艺术玻璃电热取暖器还包括带画面的耐热强化玻璃,带画面的耐热强化玻璃设置在外框内并设置在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的前面。
该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为,用电脑将特制颜料直接绘在耐热强化玻璃上构成画面,然后依次将连接板、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组合复合成一个整体。其因为不再采用纸质画面,所以不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中的加温使纸质画面发生变色的问题,且结构也更加简化、合理化,从而也使得重量明显减小。
该实用新型,散热效率高、画面清晰新颖、颜色鲜艳亮丽、抗老化性强、永不褪色、寿命长且减轻了结构重量。比较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艺术玻璃电热取暖器,该艺术玻璃电热取暖器,包括外框1和设置在外框1内的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4,所述艺术玻璃电热取暖器还包括带画面的耐热强化玻璃2,所述带画面的耐热强化玻璃2设置在外框1内并设置在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4的前面,所述的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4的前面也就是经常被人们所看到的一侧。
所述带画面的耐热强化玻璃2可以通过连接板3设置在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4的前面,所述连接板3连接带画面的耐热强化玻璃2和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4。所述带画面的耐热强化玻璃2取代原来的纸质结构,且不需要用双层玻璃来夹住,不仅画面具有耐久性,且结构也大大简化,重量大大减轻,而通过连接板3进行连接,也有利于带画面的耐热强化玻璃2的隔热,也更有利于长时间的保持画面的完整性。
所述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4上连接有电源线6,通过电源线6连接至电源,为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4提供电能。
在所述的外框1的后侧还设置有挂架5,在使用的时候用挂架5来将该艺术玻璃电热取暖器挂在墙上或其他承重物上。
该实用新型的生产工艺为:
用电脑将特制颜料直接绘在耐热强化玻璃上构成画面后依次将连接板3、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4组合好后,经加压、加热固化成一个整体,然后将带画面的耐热强化玻璃2固定在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4的前面的连接板3上,当然也可以不采用连接板3连接,而直接将带画面的耐热强化玻璃2固定在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板4的前方。
以上工作做完后,安装外框、电源线和挂架,即为成品。
该实用新型结构简洁合理,相比以往的玻璃画电热取暖器,其重量轻,观赏寿命长,比较适合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玉华,未经施玉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32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