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灰浆泵的水下单向底阀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2792.2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1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沈渭泉;马健峰;张伟峰;陈士南;赵宝东;李红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昆集团浙江恒通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451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灰浆 水下 单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是一种灰浆泵的水下单向底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聚酯生产的装置中,普遍使用热媒炉作为热力源。热媒炉燃烧后的尾气用水幕除尘塔进行淋洗,以求降低尾气排放的各种如S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该淋洗水经灰浆泵输送至水幕除尘塔。因淋洗用水重复使用,且尾气中煤灰成分高、酸性强,淋洗水腐蚀性极强,对灰浆泵及其底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灰浆泵水下单向底阀内包括许多塑料结构,如橡胶垫密封圈,固定该固定橡胶垫密封的螺栓等,使用时容易被淋洗水腐蚀,在泵开启后,单向底阀内的水流量过大,更加加速了橡胶垫和固定螺栓的腐蚀。另外单向底阀内部极易结焦,清理困难,导致灰浆泵水下底阀的寿命严重缩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耐腐蚀效果好灰浆泵的水下单向底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灰浆泵的水下单向底阀,它包括阀座和阀芯,阀座内设有阀腔,阀座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的阀腔内固定设置有一阀芯套,所述阀芯一端可滑动设置在阀芯套内,另一端上设有可将所述进口密封的密封板,所述阀芯的长度大于阀芯套与进口间的距离。使用时,当泵开启后,由于泵的吸力,水从进口进入,密封板随阀芯上移,使水通过该单向底阀;当泵关闭后,由于水的流速迅速减小,移动密封板由于自身重力,迅速下降,与进口紧密贴合密封,从而起到保水作用。
为了确保阀芯滑动时的平稳性,所述的阀芯套可为固定连接在阀腔内壁上的套管,从而可对阀芯在滑动时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为了得到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作为优选,所述的阀座、阀芯套、阀芯和密封板都为不锈钢。
为了提高通用性,方便于与泵或管道的连接,所述出口处可设有法兰。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灰浆泵的水下单向底阀,具有如下优点:
1、全部不锈钢制作,不易腐蚀,不易结焦,使用寿命长;
2、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利用少许材料即可制作;
3、通用性强,对泵大小不同的口径,改变法兰大小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阀座1、阀芯2、阀芯套3、密封板4、法兰5、进口6、阀腔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灰浆泵的水下单向底阀,它包括阀座1和阀芯2,阀座1内设有阀腔8,阀座1上设有进口6和出口,所述的阀腔8内固定设置有一阀芯套3,阀芯套3为连接在阀腔8壁上中间带孔的板形结构,所述阀芯2一端可滑动设置在阀芯套3内,另一端上设有可将所述进口6密封的密封板4,所述阀芯2的长度大于阀芯套3与进口6间的距离。
使用时,当泵开启后,由于泵的吸力,水从进口6进入,密封板4随阀芯2上移,使水通过该单向底阀;当泵关闭后,由于水的流速迅速减小,移动密封板4由于自身重力,迅速下降,与进口6紧密贴合密封,从而起到保水作用。
由于本该阀门避免使用了现有灰浆泵的水下单向底阀中常用的密封圈和塑料固定螺栓,使得耐腐蚀能力更强。
所述的阀座1、阀芯套3、阀芯2和密封板4都为不锈钢。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当然所述的阀座1、阀芯套3、阀芯2和密封板4还可为其他耐酸性好的材料。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灰浆泵的水下单向底阀,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的阀 芯套3可为固定连接在阀腔8内壁上的套管,从而可对阀芯2在滑动时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为了提高通用性,方便于与泵或管道的连接,所述出口处设有法兰5。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灰浆泵的水下单向底阀,具有如下优点:
1、全部不锈钢制作,不易腐蚀,不易结焦,使用寿命长;
2、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利用少许材料即可制作;
3、通用性强,对泵大小不同的口径,改变法兰5大小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昆集团浙江恒通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桐昆集团浙江恒通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27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