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矿法生产电解金属锰的制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32739.2 | 申请日: | 2010-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3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榜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榜龙 |
| 主分类号: | C25C1/10 | 分类号: | C25C1/10;C22B3/08;C22B4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 地址: | 6616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两矿法 生产 电解 金属锰 装置 | ||
1.一种两矿法生产电解金属锰的制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锰矿制备成80~130目的锰矿粉的雷蒙磨机,将硫铁矿制备成80~130目的硫铁矿粉的雷蒙磨机,带有搅拌机的浸出槽,加热锅炉,温度控制装置和压滤装置;
其中,所述浸出槽设置在所述锰矿粉雷蒙磨机和所述硫铁矿粉雷蒙磨机的物料输出口的下方;
所述浸出槽内设有硫酸输入管,阳极液输入管以及氨水输入管;
所述加热锅炉的蒸汽输出口经设置在所述浸出槽上的蒸汽输入口与所述浸出槽的内腔相连通;
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由温度感应探头和控制装置构成,所述温度感应探头伸入到所述浸出槽内,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温度感应探头的感应信号,并向外输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加热锅炉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在所述浸出槽开口处设有一横梁,在所述横梁上设有所述搅拌机,所述搅拌机由电机,传动装置,桨叶和桨叶轴构成,所述的桨叶轴下端穿过所述横梁的中部伸入到所述浸出槽内,所述桨叶设置在所述桨叶轴的下端,所述桨叶轴的上端经传动装置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或经联轴器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压滤装置设置在所述浸出槽口上方的一侧,所述压滤装置的物料输入口与所述浸出槽的物料输出口通过输送管道相连接,在所述输送管道上设置有增压矿浆泵。
2.一种两矿法生产电解金属锰的制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锰矿制备成80~130目的锰矿粉的雷蒙磨机,将硫铁矿制备成80~130目的硫铁矿粉的雷蒙磨机,带有搅拌机的浸出槽,加热锅炉,温度控制装置和压滤装置;
其中,在所述锰矿粉的雷蒙磨机和所述硫铁矿粉的雷蒙磨机的物料输出口设有用于传送物料的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的物料输出端与所述浸出槽的物料输入口相连通;
所述浸出槽内设有硫酸输入管,阳极液输入管以及氨水输入管;
所述加热锅炉的蒸汽输出口经设置在所述浸出槽上的蒸汽输入口与所述浸出槽的内腔相连通;
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由温度感应探头和控制装置构成,所述温度感应探头伸入到所述浸出槽内,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温度感应探头的感应信号,并向外输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加热锅炉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在所述浸出槽开口处设有一横梁,在所述横梁上设有所述搅拌机,所述搅拌机由电机,传动装置,桨叶和桨叶轴构成,所述的桨叶轴下端穿过所述横梁的中部伸入到所述浸出槽内,所述桨叶设置在所述桨叶轴的下端,所述桨叶轴的上端经传动装置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或经联轴器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压滤装置设置在所述浸出槽一侧,所述压滤装置的物料输入口与所述浸出槽的物料输出口通过输送管道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两矿法生产电解金属锰的制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锰矿粉的雷蒙磨机和所述硫铁矿粉的雷蒙磨机设有用于调节输出物料的粒度和产量的粒析装置,所述粒析装置控制细度为80~130目。
4.一种两矿法生产电解金属锰的制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锰矿和硫铁矿粉碎的制粉机,用于筛选80~130目的锰矿粉和硫铁矿粉的筛选机,浸出槽,加热装置,搅拌装置和压滤装置;
其中,所述制粉机的物料输出端与所述筛选机的物料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浸出槽设置在所述筛选机的物料输出口的下方;
所述加热装置的蒸汽输出口经设置在所述浸出槽上的蒸汽输入口与所述浸出槽的内腔相连通;
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浸出槽上,用于对所述浸出槽内液体进行搅拌的装置;
所述压滤装置的物料输入口与所述浸出槽的物料输出口通过输送管道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两矿法生产电解金属锰的制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由设置在所述桨叶轴上端的皮带轮,设置在所述电机上的皮带轮和设置在两皮带轮上的皮带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两矿法生产电解金属锰的制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桨叶轴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桨叶,任意两个所述桨叶在所述桨叶轴的径向方向和轴向位置均不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榜龙,未经陈榜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273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