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池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2245.4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2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于振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小区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污水处理池。
背景技术
SBR法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其工艺具有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占地少、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灵活等多项优点。近年来SBR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池容量利用率较低,设备闲置时间较长,并且难以连续工作。传统或经典SBR法处理的污水去除氨氮的平均值仅为30%,同时由于SBR池体积偏小,造成污水停留时间短、曝气时间短,导致COD、NH3-N、BOD5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并且现有的传统或经典SBR工艺中往往没有生物脱氮的要求,出水水质难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池,对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池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以提高其脱氮性能,降低其闲置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
一种污水处理池,其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与出水区,其中,好氧区对应的池底设置有曝气系统,好氧区内填充有轻质悬浮填料,厌氧区与缺氧区之间设置有第一阻隔结构,该第一阻隔结构的底部设置有自厌氧区向缺氧区输入污水的第一过水洞;缺氧区与好氧区之间设置有第二阻隔结构,该第二阻隔结构下部设有第二过水洞,第二阻隔结构上间隔的设有拦截筛网,第二过水洞分布在拦截筛网之间,拦截筛网上设置有防止污泥沉降的搅拌器;好氧区与出水区之间设置有间隔筛网。
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中,上述第二阻隔结构为阻隔板或阻隔墙,拦截筛网间隔的布置在第二阻隔结构上,每个拦截筛网均自阻隔板或阻隔墙的上沿竖直延伸至下沿;第二过水洞布置在拦截筛网之间的阻隔板或阻隔墙的下部。
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中,上述间隔筛网向两侧延伸至池侧壁,向上延伸至池上沿,向下延伸至池底。
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中,上述出水区内设置有排泥器,在出水区末端设置用于将出水去内硝化液与活性污泥回流到缺氧区的混合液回流泵。
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中,上述出水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推流器,缺氧区紧靠池侧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推流器。
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中,上述污水处理池的截面为圆形。
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中,上述间隔筛网内设置有能硝化截留硝化细菌的填料。
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在低水位对污水进行处理,并从高水位向池中连续冲入污水,使污水处理形成连续的过程,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池,将污水处理池设计为截面为圆形,整体接近于圆柱的池型,在池中分割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与出水区,好氧区填充污水处理填料,好氧区的池底设置有曝气系统,缺氧区设置搅拌器,防止污泥沉降,污水处理池能连续处理污水,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降低了其闲置率,并且在好氧区内填充可截留世代时间长的硝化细菌的生物填料,提高了脱氮的效率,经过本实用新型处理的污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脱氮率可达到9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污水处理池截去一池侧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污水处理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污水处理池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池,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清楚、明确,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思普润水处理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思普润水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22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面成型磨床工作台挡尘板
- 下一篇:圆柱形工件同心度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