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缸缓冲补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1371.8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6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兰胜;耿凤肖;王彦海;崔静波;韩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20 | 分类号: | F15B15/2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周大伟 |
地址: | 054000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装置,特别是油缸缓冲补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液压缸只是简单的通过换向阀进行操作。但是在煤矿生产中,由于工作状况恶劣,液压缸承受了很大的冲击和负载,液压缸表现出了很大的压缩量,截割岩石情况不理想,并且严重影响了油缸的寿命,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油缸缓冲补油装置,使油缸一腔进油时双向平衡阀9控制油21bar开启至69bar完全打开回油侧阀芯,以此平衡液压缸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的压力、动作,达到缓冲进油的效果。当本次动作完成后,主油路卸压,电控装置控制电磁阀使单向阀打开3-5秒,向油缸反向供油,同时溢流阀组的设定压力为有杆侧170bar、无杆侧110bar,在保证液压缸安全的基础上使液压缸的刚性增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一种油缸缓冲补油装置,其特征是执行机构8的上油口d和下油口c通过法兰与平衡阀9连接,平衡阀组内的平衡阀9通过高压胶管连接电磁换向阀3,电磁换向阀3连接变量泵4和油箱5,组成带缓冲作用的工作回路;执行机构8直接与单向阀10、单向阀7相连,单向阀10、单向阀7通过高压胶管并联溢流阀组6然后与电磁换向阀1连接,电磁换向阀1与变量泵4、油箱5相连,组成反向补油回路。
上述的电磁换向阀1和电磁换向阀3连接PLC(可编程控制器)2,并通过PLC(可编程控制器)2集中控制。
上述的平衡阀组为并联连接的两个平衡阀9。
上述的溢流阀组6由溢流阀g和溢流阀h组成。
上述的双向平衡阀9回油侧阀芯开启时控制油压力为21bar,回油侧阀芯压完全开启时控制油的压力为69bar,以此平衡液压缸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的压力、动作。
所述的电磁换向阀1和电磁换向阀3通过PLC(可编程控制器)2集中控制;平衡阀组为并联的两个平衡阀9,平衡阀9回油侧阀芯开启压力是21bar,完全开启是69bar;反向补油回路中溢流阀组6的两个溢流阀g、h,溢流阀g连接有杆腔,设定压力为170bar;溢流阀h连接无杆腔,设定压力为110bar。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在PLC(可编程控制器)2的作用下,电磁换向阀3的b侧得电,主油路通过电磁换向阀向双向平衡阀9供液压油,液压油通过双向平衡阀下端单向阀进入油缸无杆腔,同时控制油到油缸回油侧平衡阀阀芯一端,当控制油压力升到21bar时回油侧平衡阀阀芯开启,至69bar完全打开,以此平衡液压缸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的压力、动作,达到缓冲进油的效果。此进油过程完成,电磁换向阀3停止工作后,PLC自动控制电磁换向阀1的b侧得电,液压油通过单向阀10向有杆腔补油3~5秒,有杆腔侧溢流阀设定的压力值170bar,超过170bar后溢流,这种反向补油,在保证液压缸安全的基础上使液压缸的刚性增强。液压缸缩回原理与伸出原理及过程相同。
根据油缸缓冲补油装置特性,在油缸开始工作缓慢给油,油缸工作结束时候反向补油,两个过程都增强了液压缸的刚性,并且提高了油缸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油缸缓冲补油装置,执行机构8的上油口d和下油口c通过法兰与平衡阀9连接,平衡阀组内的平衡阀9通过高压胶管连接电磁换向阀3,电磁换向阀3连接变量泵4和油箱5,组成带缓冲作用的工作回路;执行机构8直接与单向阀10、单向阀7相连,单向阀10、单向阀7通过高压胶管并联溢流阀组4然后与电磁换向阀(1)连接,电磁换向阀1与变量泵4、油箱5相连,组成反向补油回路。
上述的电磁换向阀1和电磁换向阀3连接PLC(可编程控制器)2,并通过PLC(可编程控制器)2集中控制。
上述的平衡阀组为并联连接的两个平衡阀9。
上述的溢流阀组6由溢流阀g和溢流阀h组成。
上述的双向平衡阀9回油侧阀芯开启时控制油压力为21bar,回油侧阀芯压完全开启时控制油的压力为69bar,以此平衡液压缸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的压力、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13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壁矮波峰波纹管
- 下一篇:地坑式立体车库自动排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