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卸汽车车厢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31334.7 | 申请日: | 2010-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3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梁依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33/00 | 分类号: | B62D33/00;B60P1/28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卸汽车的车厢,具体地说是针对自卸车车箱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中重型自卸汽车上部分使用自卸车车厢,自卸汽车车厢的结构简单,结构单一,尤其是车厢的加强结构更是简单;加上自卸车行使的路况恶劣,车厢的受力大,导致车厢耐用性差,车厢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的自卸车车厢用的材料大都是较厚的平直钢板,工艺简单,不冲压,强度小。因此,自卸汽车车厢的结构改进重点在于车厢的加强结构强度上,这个问题也是自卸汽车车厢强度不足的重点原因。目前,自卸车车厢的加强都是采用平行直线形加强结构,其加强结构的受力方向比较单一,抗载荷的能力弱,所以其加强效果不理想,不能根本的解决车厢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自卸汽车车厢强度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加强结构的自卸汽车车厢。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自卸汽车车厢包括车厢两侧的边板2、车厢底部的底板8、前挡板1和后挡板5;所述边板2包括边梁10和作为车厢侧壁的侧板9,边板2的下部固定在底板8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9外侧面均布设有网格状的加强梁,网格状的加强梁的上部连接着边梁10,下部连接着底板8。
所述网格状的加强梁由X型加强梁依次连接组成。
所述X型加强梁由一块方形盖板4和四根槽钢状的加强梁3组成,方形盖板4的四条边分别焊接连接一根槽钢状的加强梁3的一端,相邻加强梁之间呈90度垂直。
所述左右相邻的X型加强梁交接处与边梁10之间通过三角形盖板焊接连接,所述左右相邻的X型加强梁交接处与底板8之间通过三角形盖板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车厢侧板上增设网格状的加强梁,当载荷经由四周的边梁而加载时,由于设置了具有分散载荷传播方向性的加强梁,X型加强梁有效的对所受的外力进行分散,因而可抑制边板的变形,大大提高了车厢的强度和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轴测放大图,其中黑色点状线是X形加强梁在侧板上的焊接位置,
图3为车厢边板和X型加强梁在车厢结构中的作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X形加强梁对力的分散作用示意图,
图5为5(a)~(d)是载荷试验的示意图,5(e)是载荷试验结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见图1,一种自卸汽车车厢包括车厢两侧的边板2、车厢底部的底板8、前挡板1和后挡板5。边板2包括作为车厢侧壁的侧板9和边梁10,侧板9的顶部连接着边梁10。边板2的下部固定在底板8上,侧板9的外侧面均布设有网格状的加强梁。网格状的加强梁由X型加强梁依次连接组成网格状的加强梁,参见图2,X型加强梁由一块方形盖板4和四根槽钢状的加强梁3组成,方形盖板4的四条边分别焊接连接一根槽钢状的加强梁3的一端,相邻加强梁之间呈90度垂直。左右相邻的X型加强梁交接处与边板2之间通过三角形盖板6焊接连接,左右相邻的X型加强梁交接处与底板8之间通过三角形盖板焊接连接。
如图3,当由载荷F经由边板上边梁10施加在X型加强梁上时,其载荷向X型加强梁的各个相互交叉的加强梁进行分散,分散成F1、F2、F3、F4、F5、F6、F7、F8、F9、F10、F11、F12、F13……等较小的载荷,如图4,这些较小的载荷继续经由下面的各个相互交叉的加强梁进行分散,每个向下进行分散的载荷分散成F2a、F2b、F2c三个更小的载荷,这样一来原来很大的载荷F经由边板的X型加强结构分散成小的载荷,因此,此X型加强结构对载荷发挥了支撑式的抵抗作用,从而遏制了车厢边板的变形。为了确认这一点,发明人进行了以下的模拟试验。
如图5(a)~(d)所示,通过对边板上边梁10施加从车厢外侧向内侧的速度为5米/秒的强制性位移进行这项模拟试验,对与底板8的边梁相当的部分所承受的载荷进行测定。侧板9具有均匀的厚度。作为参照比较,另外准备了没有加强梁的车厢边板结构(参照图4(b)、沿车体前进方向延伸的直线状加强梁(参照图5(d))、沿垂直于地面方向的加强梁(参照图5(c),并对这些参照物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了测定,测定的结果如图5(e)所示。
由图5(e)可以得出结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X型加强结构的车厢边板测定到的载荷明显较大,可有效地提高车厢边板的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13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电动自行车与摩托车的长鞍座
- 下一篇:一种新型副车架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