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移载机多功能叉齿底盘座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1246.7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9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移载机 多功能 叉齿 底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生产运输线间的转载机械装备。
背景技术
现涂装车间使用的叉式移载机由底座、叉臂和叉齿座组成。其中,叉齿座上设有3~4个间距不等的凹槽,每个凹槽对应一种车型的裙边(如图2所示)。当叉齿座移到车身底部抬起时,车身的裙边正好落入叉齿上的凹槽中,然后叉臂横向移动到目标橇的上方,缓缓放下,完成转载工作。由于车身的裙边落入了所对应的凹槽中,将车身准确定位,所以在叉臂移动的过程中不会造成车身错位的现象。
然而不同车型的裙边宽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当某种新的车型过线时,就需要根据新车型的裙边宽度在叉齿座上加工新的凹槽,以使叉齿座能够适应新车型运输共线。如果生产运输线共线的车型越多,其裙边宽度的差别越小,凹槽口位置尺寸就越难以得到保证,存在车身错位的风险。并且每次新车型共线试制时,叉齿座必须经过新凹槽的加工、安装、调试、试运行等过程,直至新车型上线的正常运行,工作程序非常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移载机多功能齿底盘座,可以方便地解决新车型共线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身移载机多功能叉齿底盘座,包括底座1、叉臂2和叉齿座3。底座1为矩型盘式框架结构,中间设有两条平行道轨;每条道轨上配装有叉臂2,在叉臂2两端头上平面分别装有叉齿座3。叉齿座3形状为长方体,其上表面设有锯齿形叉齿,锯齿形叉齿为等距突起的半圆状条形齿。
所述等距突起的半圆状条形齿的直径d范围为5~10毫米,间距λ范围为6~12毫米,其中直径d与间距λ的关系一般遵循λ=1.2d原则。
所述叉臂2两端头上平面装有叉齿座3其间距为L,其中L范围为1200~1800毫米。
所述叉齿座3形状为长为α、宽为β的长方体,其中α范围为250~300毫米,β范围为150~200毫米。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可靠,可以适用于裙边宽度在范围内的所有车型,降低了成本,简化了许多繁琐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构造示意图;
图2改造前叉齿座侧视图;
图3改造后叉齿座侧视图;
图4改造后叉齿座侧视图放大图;
图5改造后叉齿座俯视图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叉臂2和叉齿座3。底座1为矩型盘式框架结构,中间设有两条平行道轨;每条道轨上配装有叉臂2,在叉臂2两端头上平面分别装有叉齿座3。两端叉齿座3之间的间距为L,其中L为1600毫米(见图3)。
参见图5叉齿座3形状为长方体,其中长度α为250毫米,宽度β为180毫米。叉齿座3上表面设有等距突起的半圆状条形齿,等距突起的半圆状条形齿的直径d为8毫米,间距λ为10毫米,其中直径d与间距λ的关系一般遵循λ=1.2d原则(见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12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自动防冻裂的燃气热水器
- 下一篇:球形出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