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井巷道风帘组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30073.7 | 申请日: | 2010-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8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心一;鲁梅;戴晓江;李昱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10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赵云 |
| 地址: | 650093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矿井 巷道 风帘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巷道风帘,特别是一种矿井巷道风帘组,属于矿井通风调节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良好的通风是保证地下开采矿山井下空气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风门可作为矿井通风控制系统区域调风设施,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巷道的通风阻力,以控制相应区域的风量。目前矿井巷道风门均采用钢材、木材等各种相对刚性的材料,并且,由于井下巷道大都需担负矿石、人员、材料的运输任务,运输设备通过风门设施时,通常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开闭风门。但是,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往往会发生撞击事故,导致风门损坏、人员伤害;并且井下环境差,风门很容易发生故障,维修及安装都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矿井巷道风帘组,它既能满足风量控制的要求,又可消除可能发生撞击事故的安全隐患,实现本质安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巷道顶板上水平设置一系列横向滑轨,横向滑轨通过滚轮或滑块安装一系列下垂的柔弹材料的竖向条带状帘子,滚轮或滑块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相邻帘子的边缘相互接触,端部帘子的边缘与巷道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巷道底板制备成水平状,帘子的底边缘与巷道底板接触,帘子采用橡胶或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风帘组的设计,依靠传统的机电控制手段就可实现风帘组关闭、打开及开启度大小调节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当驱动机构的正常开启功能发生故障,并出现车辆撞门现象时,由于风帘组良好的柔性结构,可完全避免人员的伤害及运输设备的损坏。风门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矿井的恶劣环境中不易损坏,损坏后也很容易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门页部分关闭状态轴测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依次为:巷道顶板1、巷道底板2、铁轨3、帘子4、巷道5。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装置与在常规的电动窗帘结构相同,即运输设备的滑轴线上方贴近巷道顶板1处设置一系列横向滑轨,滑轨上安装一系列竖向条带状帘子4,帘子与滑轨间的连接可采用滚轮或滑块实现(遮挡关系,滑轨和滚轮或滑块未画),在整个巷道宽度上,帘子4从中间分成左右两组,以实现向左右两侧开启和向中间关闭的功能;视实际所需提供的风阻,沿巷道走向可设置多层风帘,以形成风帘组。正常情况下,当运输车辆、设备欲通过风门时,通过电控装置开启和关闭风帘组(仅通过人员时,可无需通过拖动电机装置开启和关闭风帘组)。拖动电机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可采用类似现有电动窗帘的成熟技术;在拖动电机装置及控制系统失效,运输车辆或设备正欲通过并来不及停车时,可直接强行穿过风帘组,而不至损坏风帘组,并保证人员和运输设备的安全。正常情况下,采用拖动电机开闭装置及控制系统是为了减少风帘组的磨损,延长帘子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帘子4材料采用具有一定抗拉强度的非金属柔性材料(如橡胶、塑料等),单条帘子宽度和厚度无严格限制,通常,厚度视材料的柔性或刚度而定,宽度在整个巷道宽度上布置两条以上(即一侧一条以上),且相邻帘子4的边缘相互接触,而端部帘子4的边缘与巷道5的侧壁面接触;而滚轮或滑块与帘子的连接强度应满足这样的要求,即在滚轮或滑块与帘子的连接件被拉断的异常情况下,滑轨无明显形变;为了有较好的气密性,巷道底板2应制备成水平状,使帘子4的底边缘与巷道底板4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00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