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菌棒排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9327.3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6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沈春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春寿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323800 浙江省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生产机械,尤其是一种菌棒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食用菌菌棒通常采用人工排气,即人工用钢针板直接对菌棒进行拍打,一段菌棒需要拍打数次,从而达到排酸气、黄水和热量的目的;存在的缺陷:劳动强度大、排气不均匀、效率低;由于排气孔密度和刺孔的深浅不能精准的缺陷,造成大量的菌棒烧坏,成品率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菌棒排气设备的劳动强度大、排气不均匀、效率低、成品率较低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轻劳动强度、排气均匀、效率高、成品率较高的菌棒排气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菌棒排气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供菌棒插入的横向圆柱形工位,所述横向圆柱形工位的四周设置四个方向的滑轨,每个滑轨上可滑动地套装横向针刺板,所述横向针刺板的正面的钢针朝向所述横向圆柱形工位,各个横向针刺板与连杆机构联动,所述连杆机构与驱动装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箱和曲柄连杆机构,所述电机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加速箱的输入轴联接,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与曲柄连杆机构的曲柄连接,所述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连杆套装在主滑套上,所述主滑套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主连杆与所述连杆机构联动。当然的,对于曲柄连杆机构,也可以采用其他往复驱动机构来替代,例如凸轮机构等,只要能够控制连杆机构上下往复运动即可。
再进一步,四个横向针刺板包括上针刺板、下针刺板、左针刺板和右针刺板,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下连杆、左连杆和右连杆,所述下连杆与下针刺板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杆的左端与左连杆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杆的右端与右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左连杆套装在左滑套上,所述右连杆套装在右滑套上,所述左连杆的下部与第一支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左针刺板的背面铰接,所述右连杆的下部与第二支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与右针刺板的背面铰接,所述左连杆或右连杆的上部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与铰支座铰接,所述铰支座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上针刺板的背面铰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杆机构。
或者是:四个横向针刺板包括左上针刺板、左下针刺板、右上针刺板和右下针刺板,左上针刺板位于左上滑轨内,左下针刺板位于左下滑轨内,右上针刺板位于右上滑轨内,右下针刺板位于右下滑轨内;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左连杆和右连杆,所述主连杆位于左下滑轨、右下横向导轨的夹角中心处,所述连杆机构左右对称布置,所述主连杆的上端左右对称地铰接左下连杆和右下连杆的下端,所述左下连杆的上端与左下支杆的一端、左下辅助杆的上端、左长杆的下端铰接,所述左下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下针刺板的背面铰接,所述左下辅助杆的下端与左下滑轨中部的左下铰支座铰接,所述左下铰支座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左长杆的上端左上连杆的下端、左中辅助杆的上端铰接,所述左中辅助杆的下端与左上滑轨外的左中铰支座铰接,所述左中铰支座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左上连杆的上端与左上辅助杆的一端、左上支杆的上端铰接,所述左上辅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上滑轨的中部的左下铰支座铰接,所述左上铰支座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左上连杆的下端与所述左上针刺板的背面铰接。
所述减速箱为涡轮蜗杆机构,或者其他减速机构,例如齿轮减速机构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为:采用半自动化机械,采用电机、蜗轮蜗杆减速箱、曲柄连杆机构、连杆传动机构和电气装置,所述连杆传动机构分别与位于菌棒加工工位的四个方向的横向针刺板联动,通过曲柄连杆机构的往复运动,其中一个行程能够带动四块针刺板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刺入菌棒,并退出,一次性完成整段菌棒的排酸气、黄水和热量;
机器通电后,只要把菌棒塞入加工工位,按下开关,电动机启动,变速箱输出轴转一圈回到起始位置完成排酸气、黄水和热量的工作;取出菌棒后,即可进行下一段菌棒的排酸气、黄水和热量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由于采用半自动化机械生产,减轻劳动强度,针刺板中的钢针密度和孔的深浅可以自由调整,可以排气均匀、效率高、成品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菌棒排气机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即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另一种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春寿,未经沈春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93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毒马铃薯试管苗新型培养袋
- 下一篇:一种油茶籽采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