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精炼机胶料自动输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9070.1 | 申请日: | 201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4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兴和 |
主分类号: | B29B7/66 | 分类号: | B29B7/66;B29B7/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41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炼 胶料 自动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再生胶精炼生产线的循环送胶设备,特别是精炼机胶料自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再生胶精炼生产线通常是设置2-4台精炼机,经过反复挤压胶料,实现改善再生胶的强度和伸长率等技术指标,使其达到使用要求。通常一台精炼机要反复数次挤压胶料,完成后再送入到第二台设备上进行精炼,以此类推,最终完成精炼。无论胶料是在一台设备上循环挤压,还是由一台设备到下一台设备,循环及输送过程都是靠人工实现的,操作人员多,效率低,作业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操作不当发生胶料落地而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完成精炼机胶料在一台设备上的自动循环和设备与设备间的传送,生产效率高的精炼机胶料自动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精炼机胶料自动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传送机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传送机构中,围绕主传动轴至少设置4个与其平行设置的传动轴,其中,主传动轴的一侧上方设有传动轴I,送料带A将主传动轴与传动轴I连接构成送料臂;在主传动轴一侧下方设有传动轴II,主传动轴上方靠近送料带A处设有传动轴III,主传动轴另一侧下方设有传动轴IV,送料带B将传动轴II、III、IV连接构成接料臂。
在主传动轴另一侧上方即与传动轴I相对侧平行设有传动轴V,送料带B将传动轴II、III、V、IV连接构成接料臂和送料臂。
本实用新型通过围绕主传动轴分布的四个传动轴I、II、III、IV和分别将传动轴连接的两条送料带A、B,形成了一个送料臂和一个接料臂。将该 装置设置在精炼机的一侧,可以为一台精炼机自动上料和接料,形成循环挤压精炼。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围绕主传动轴分布的五个传动轴I、II、III、IV、V和分别将传动轴连接的两条送料带A、B,形成两个送料臂和一个接料臂。该装置可以设置在两台精炼机之间,当一台精炼机完成循环挤压精炼后,通过人工操作可以将胶料经过另一个送料臂送至下一台精炼机进行挤压精炼。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不会产生落地料,保证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精炼机胶料自动输送装置底座机架1的下部设有驱动装置2,由电机和减速器连接构成。驱动机构的上方有水平设置的主传动轴3,两端设在机架上,驱动机构与传送机构的主传动轴之间采用链传动。围绕主传动轴分布的5个与其平行设置的传动轴I 9、II 10、III11、IV12、V13两端分别设置在机架上,其中,传动轴I 9设在主传动轴的一侧上方,送料带A14将主传动轴与传动轴I 9连接构成一送料臂4。在主传动轴一侧下方设有传动轴II 10,主传动轴上方靠近送料带A14的位置处设有传动轴III11,在主传动轴另一侧上方即与传动轴I 9相对侧设有传动轴V 13,下方设有传动轴IV12,送料带B15将传动轴II 10、III11、V 13、IV12连接构成接料臂5和另一送料臂6,这种结构可以为一台精炼机提供自动循环上料和接料,同时还能为下一台精炼机提供上料。也可以不设传动轴V 13,送料带B15将传动轴II 10、III11、IV12连接构成接料臂,形成只为一台精炼机提供自动循环上料和接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精炼机胶料自动输送装置设置在两台精炼机7、8之间,见图3,当自动输送装置的驱动机构带动主传动轴转动时,送料 带A14在主传动轴与传动轴I 9之间顺时针运动,由于送料带B15与送料带A14在靠主传动轴处是相互接触的,送料带A14的运动在两带之间产生摩擦,送料带B15随之逆时针运动。当第一台精炼机的胶料挤压后落入到送料带B15上,胶料经两接触带部分进入到送料带A14上,再经送料带A14送入到第一台精炼机进行二次挤压,形成自动循环接送料。当第一台精炼机完成挤压精炼后,落入在送料带B15上的胶料通过两接触带后由人工操作将胶料引入到上方的送料带B15上,通过送料带的运动将胶料送入到下一台精炼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兴和,未经张兴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90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覆盖件激光切割柔性工装
- 下一篇:热辐射散热薄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