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包带一出二坯料口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8975.7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6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马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资阳市雅之江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30 | 分类号: | B29C47/30;B29C47/70;B29C47/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1304 四川省资***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包 带一出二 坯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包带一出二胚料口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打包带的整个生产工艺中,普遍采用是一出一的单条出料口模装置。由于一出一单条出料口模生产效率很低,不适宜发展需求,导致一出二双带生产线的开发运用。而在双带生产中,两条打包带尺寸、克重等重要参数受挤出初胚影响极大。如何保证两条打包带初胚的尺寸和克重一致是急需解决地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打包带一出二胚料口模装置,该打包带一出二胚料口模装置能有效通过流量控制,保证两条打包带初胚克重相同,同时能分别对两条打包带初胚的厚度进行调节,以达到成型后的打包带初胚尺寸相同、克重一致,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打包带一出二坯料口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联接座、流量调节螺钉、分流下模、料胚成型模块、分流上模、厚度调节板、压条、厚度调节螺钉和定位条;所述进料联接座设置在分流下模和分流上模上方,并分别与分流下模和分流上模采用螺栓紧固连接;所述分流下模和分流上模采用螺钉连接成一体;所述料胚成型模块为“M”形结构,设置在分流下模下方,并通过螺栓与分流下模相连接;所述分流下模和分流上模之间设置有进料通道、“人”字形分流道、缓冲道、混炼槽和出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人”字形分流道、缓冲道、混炼槽和出料通道自上而下依次连通;所述分流上模上还设置有两个与“人”字形分流道相互匹配的流量调节螺钉;所述料胚成型模块内还设置有一厚度调节板和厚度调节螺钉;所述厚度调节螺钉与厚度调节板之间还设置有一固定在分流上模上的压条,厚度调节螺钉穿过压条与厚度调节板相连接;所述分流上模下方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定位条。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打包带一出二胚料口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下模上端面还设有测温元件孔,测温元件孔内设置有热电偶。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打包带一出二胚料口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下模和分流上模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侧面加热板、上模加热板和/或下模加热板;所述侧面加热板、上模加热板和下模加热板采用螺栓固定在分流下模和/或分流上模的外侧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打包带一出二胚料口模装置与传统的口模装置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生产效率高:能实现两条打包带同时产出,是普通一出一口模模具产量地两倍。
2、尺寸稳定:能通过流量和厚度地微量调节,准确控制两条挤出初胚的克重和外形尺寸相同,为下一步的拉伸提供同一规格料胚,保证产品质量地稳定。
3、适用性强:能通过厚度调节获得不同种类地初胚,能适用5~20mm打包带地生产,避免了一种规格对应一种口模的限制,极大程度节约成本,这不仅能降低用用户购机成本,更能节省了更换口模的时间,提高效率。
4、成型初胚质地均匀、质量好:采用两级混炼,能将熔融料在模腔内充分混合,保证成型初胚质地均匀、细腻。为后续拉伸提供有效地质量保证。
5、使用、维护简便:为全组合式结构,流量和厚度均为机械式微调,强度高、寿命长,使用及维修简单、方便。
附图及其说明
图1为打包带一出二胚料口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打包带一出二胚料口模装置的流道示意图。
其中,1、侧面加热板;2、热电偶;3、进料联接座;4、流量调节螺钉;5、分流下模;6、下模加热板;7、料胚成型模块;8、分流上模;9、上模加热板;10、厚度调节板;11、压条;12、厚度调节螺钉;13、定位条;14、测温元件孔;15、进料通道;16、“人”字形分流道;17、缓冲道;18、混炼槽;19、出料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资阳市雅之江塑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资阳市雅之江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89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移动四轴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抓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