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冷管组件及使用该过冷管组件的空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8937.1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7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生;秦鸿亮;赵慧敏;刘俊明;霍玉涛;相金波;王东参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公司;三菱重工海尔(青岛)空调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0/02 | 分类号: | F25B40/02;F25B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张焕亮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冷 组件 使用 空调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冷管组件,特别是指一种用于空调机的套管式过冷管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使用该过冷管组件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空调机组、尤其是变频空调机组在过负荷运行时,压缩机电机超负荷运转并且吸气温度上升,这会导致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此外,内外机之间的长配管会导致冷媒温度上升以及压力损失增大,因此影响了整个空调机组的制冷性能。
为解决这些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出现了采用盘管作为室外机的过冷结构,例如三菱重工海尔KX4室外机中的过冷盘管等。然而,现有技术的过冷管存在阻力损失高的缺点,获得过冷度的同时要抵消自身压力损失,用来抵消长配管压力损失的有效过冷度就会减少,这样很难实现较长的配管长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冷管组件,以实现可减小自身压力损失从而可设置较长的配管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1的过冷管组件,包括节流阀及至少两个过冷管,每个过冷管包括干流通路与支流通路。各过冷管的干流通路相并联,各过冷管的支流通路相并联,且并联后的支流通路再与所述节流阀串联。
若采用具有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结构的过冷管组件,可减小自身压力损失从而可设置较长的配管。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的过冷管组件为支流通路位于干流通路之内的套管式过冷管。
通过采用套管式的过冷管结构,可简单地提高过冷管组件的换热效率,增加过冷度。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的过冷管组件的节流阀为电磁膨胀阀。
通过常见的电磁膨胀阀即可实现支流冷媒的节流效果。
技术方案4:技术方案4的空调机包括压缩机、与压缩机冷媒出口连接的冷凝器、与压缩机冷媒入口连接的室内机、过冷管组件,该过冷管组件包括节流阀及至少两个过冷管,每个过冷管包括干流通路与支流通路。各过冷管的干流通路相并联,各过冷管的支流通路相并联,且并联后的支流通路再与节流阀串联。干流通路设置于冷凝器与室内机之间,且冷凝器位于干流通路冷媒流动的上游侧,室内机位于干流通路冷媒流动的下游侧。并联的支流通路的一端通过与其串联的节流阀与冷凝器连接,另一端与压缩机冷媒入口连接。
采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具有多个过冷管式的空调机,可设置较长的配管,进而提高空调机的安装自由度,增加过冷度获得较高的制冷量。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的空调机的过冷管为支流通路位于干流通路之内的套管式过冷管。
通过采用套管式的过冷管结构,可简单地提高过冷管组件的换热效率,增加过冷度。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4或5的基础上,技术方案6的空调机的节流阀为电磁膨胀阀。
通过常见的电磁膨胀阀即可实现支流冷媒的节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实施方式过冷管组件的空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表示使用本实施方式过冷管组件的空调机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过冷管组件30的制冷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制冷系统100主要由压缩机10、冷凝器20、高压储液器60、过冷管组件30、膨胀阀40和蒸发器50等部件组成。
图1中虚线方框内为过冷管组件30,包括电磁膨胀阀32和过冷管33等。过冷管33具有干流管道34与支流管道35,并且干流管道34具有干流管道入口34a与干流管道出口34b、支流管道35具有支流管道入口35a与支流管道出口35b。在本实施方式中,过冷管33为套管式结构,支流管道35位于干流管道34之内,或者说是干流管道34套在支流管道35之外。冷凝器20的一端与压缩机10的冷媒出口连接,另一端与高压储液器60的冷媒入口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以并联方式设置的一对过冷管33,该并联方式是指,两个过冷管33、33的干流管道34、34之间为并联关系,两个支流管道35、35之间为并联关系。过冷管33的干流管道34的干流管道入口34a与高压储液器60的冷媒出口60b连接,干流管道出口34b通过膨胀阀40与室内机的蒸发器的一端连接,该室内机蒸发器的另一端与压缩机10的冷媒入口连接。另外,过冷管33的支流管道入口35a通过电磁膨胀阀32与高压储液器60的冷媒出口60b连接,支流管道出口35b与压缩机10的冷媒入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公司;三菱重工海尔(青岛)空调机有限公司,未经海尔集团公司;三菱重工海尔(青岛)空调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89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