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端子及包含该端子的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8599.1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5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郭荣勋;廖遑亨;谢贵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04;H01R13/115;H01R13/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包含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尤其涉及连接装置中的端子及包含该端子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例如:电源连接器(惟不以此为限)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通讯、光电等领域中,其具有两端子并分别充当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电源连接器就是藉端子的正负极来为电子组件提供工作电压。通常,于线缆的两端组设电源连接器插座或插头形成用以连接相隔一段距离的电源及电子组件的电源连接器组合;或者,现有的电源连接器也可设置于电路板上,且可与一匹配的电源连接器相互电性连接。
请参考图6为显示一种已知电连接器B,前述电连接器B主要包括一本体C,该本体C的两侧分别罩设有一遮蔽体C1及一接地片C1′,且所述本体C内设一第一通道C2及一第二通道C3,而上述第一通道C2内设有一负极端子C4与一正极端子C5,前述第二通道C3内凹设一卡固槽C6,该负极端子C4为一片体水平横向延伸有一主体部C41后弯折凸伸一接触部C42。
然而前述揭示已知技术中,当使用者将对接所述电连接器B的一插头(未图标)由前述本体C所设的一插接口(未图示)嵌入时,该负极端子C4的接触部C42由于是弯折成型的,因此,所述插头进入本体C内的初始阶段会有插头未接触上述负极端子C4及该正极端子C5的不确定状态,所述插头进一步移动后,前述插头的内缘会先接触正极端子C5,而该插头的外缘随后才接触所述负极端子C4,易言之,上述插头的内缘会将其所连接的外部正极电源传导至前述正极端子C5,连带使接设有该电连接器B的电路或装置受到骤增的电压,容易在所述插头与正极端子C5接触位置产生火花。
此外,上述负极端子C4也不具备对前述插头的定位作用,来阻止外力不经意地抽出该插头;因此,有必要针对已知技术来加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插拔力较小,对插头缺少定位限制作用,插头容易脱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端子及包含该端子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端子,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朝一侧延伸并凸设顶部,所述顶部的外径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径,所述主体部朝另一侧延伸并设有第一导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接部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固合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本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所述端子为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固设有第二端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第二导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设有开口,所述主体朝所述本体的开口方向延伸并折弯有接触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朝所述第一端子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端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端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开口的一侧扣合有接地片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与所述接地片体套合有遮蔽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大幅提升对接连接器的插头的插拔力,且可限制对接插头的脱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包含该端子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包含该端子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包含该端子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包含该端子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包含该端子的连接器在实施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已知技术中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5的附图标号如下所示,
10连接器;110本体;1110收容空间;1120开口;1130导槽;1140座体;1141抵制部;1150贯孔;120第一端子;1210主体部;1220顶部;1230固合部;1240第一导接部;130第二端子;1310主体;1320第二导接部;1330接触部;150遮蔽壳体;160接地片体;20插头;210绝缘体;220透孔;230内导体;231倾斜部;233插接口;240外导体;250限位部;30固接件;40覆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85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