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危险区域的报警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28222.6 | 申请日: | 2010-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6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徐依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危险 区域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危险区域的报警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存放危险品的区域对周边及四周的人员要求较高,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以往,大致以图案警示及挂牌警示,效果并不明显。本装置能十分直观的给人以警示,达到应有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方便安装、体积小的用于危险区域的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危险区域的报警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单片机、微波探测模块、报警电路,所述的微波探测模块、单片机、报警电路依次连接。
所述的单片机是由STC89C51RD单片机。
所述的微波探测模块为TX982微波探测模块。
所述的报警电路包括电阻、三级管、蜂鸣器、电源,所述的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电阻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的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蜂鸣器连接,所述的蜂鸣器与电源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安全性高;
2)安装方便;
3)体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例的控制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危险区域的报警器,该装置包括单片机2、微波探测模块1、报警电路3,所述的微波探测模块1、单片机2、报警电路3依次连接。单片机2是由STC89C51RD单片机,所述的微波探测模块1为TX982微波探测模块。
当TX982微波模块1检测到有人在危险区域活动时,将信号送至单片机2处理,经判断,输出一电信号,以达到驱动报警电路3的目的。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所述的报警电路包括电阻R1、三级管、蜂鸣器U1、电源,所述的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电阻R1与单片机2连接,所述的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蜂鸣器U1连接,所述的蜂鸣器U1与电源连接。
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流程图,现对其做一个原理上的介绍:首先按下起动按钮,系统上电,各个端口初始化(步骤101),当TX982模块启动后有相应的低电平信号输出,被单片机的P1.0口检测,是否有低电平信号(步骤102),为防止误报警,检测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延时10ms(步骤103)。检测是否有低电平信号(步骤104),有低电平信号则不报警,如为高电平,则输出相应的报警。
本实用新型原理在于:利用多普勒频移效应即当超声波源与传播介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与超声波源发射的频率将有所不同,即便有微小的活动也能产生频偏±Δ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82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