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危险区域的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8115.3 | 申请日: | 201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7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朱燕青;周骏;张顺龙;陈英超;王先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13/191 | 分类号: | G08B13/191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刁文魁;翟羽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危险 区域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和仪器仪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易设置在危险区域的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们生活环境的周边总会有些对人的活动会造成某些影响的“危险区域”,比如,大楼拆迁地、高压变电房、加油站、火车道口、水深的河道河塘;也有些对一般人的活动是有所限制的地方,例如,军事要地、重要仓库(危险品仓库)等等。在这些的地方,人类的活动如不注意,便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以往,主要是在这些场所或区域的外面悬挂警示牌或警示标致,提醒人们给予注意。但是,这些警示牌或警示标致往往因为表现形式不够明显和直观,有时的警示效果并不明显。
报警器是提醒人们对某件事情给予特别关注的仪器,目前已开发的民用产品有:门禁报警器、烟雾(火灾)报警器、煤气报警器、汽车防盗报警器等等,应用的范围涉及居民小区、办公大楼、工厂企业、各类仓库、银行、宾馆、写字楼、各种汽车、私人寓所等等,给人们安定生活、正常生产和办公提供了种种有力的保障。
将报警器与警示标致的作用结合起来一起运用,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考虑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报警器与警示标致结合起来一起运用的装置,具有实时监控,检测危险区域情况的功能,适合设置在危险区域作为报警装置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危险区域的报警器,含有盖体、底壳、蜂鸣器、控制电路板和悬挂孔,槽形结构的盖体表面设有蜂鸣开孔,盖体与槽形结构的底壳或嵌合或旋合成机体,在底壳内设置电器电路板、蜂鸣器,在底壳上设有悬挂孔,其特征是,在盖体的前端设有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在控制电路板上主要设有最小化系统、处理器和告警电路,热释电红外探测器、蜂鸣器通过连接线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由电池或交流电供电。
所述的最小化系统主要由STC89C51RD单片机构成。
所述的处理器采用BIS0001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危险区域的报警器的探测和工作原理是:
人或动物(活体)都有体温,恒温动物的体温一般在37度左右,所以会发出特定的、波长为10μm左右的红外线。当人或动物(活体)进入报警装置的检测区域时,因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异,红外感应器(热释电元件)能感受到这种温度的变化。红外感应源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时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进而产生ΔT并将ΔT向外围电路输出,后续电路经控制系统和处理器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一种危险区域的报警器的积极效果是:
(1)利用红外探测器对危险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发现有情况能及时报警;
(2)体积小巧,可设计成不同的产品造型和色彩,安装简单,使用方便;
(3)可隐蔽安装,不会轻易遭到破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危险区域的报警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危险区域的报警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危险区域的报警器的电路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危险区域的报警器的控制流程图;
图中所示的标号分别为:
1、盖体, 2、底壳, 3、蜂鸣器,
4、热释电红外探测器,5、控制电路板,6、最小化系统,
7、处理器, 8、悬挂孔, 9、连接线,
10、起动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危险区域的报警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是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
一种危险区域的报警器,为扁圆柱形结构体,盖体1与底壳2嵌合在一起,盖体1表面有一个下凹结构,在下凹结构的周边设置蜂鸣开孔,在下凹结构的中间设置热释电红外探测器4,这样,热释电红外探测器4能受到盖体1周边凸起的保护。热释电红外探测器4采用TX982模块。
参见附图2。
盖体1和底壳2都为槽形结构,可用塑料模压制作,盖体1与底壳2可以以嵌合或旋合的方式合成一体,在底壳2上设有一个悬挂孔8。
在底壳2的槽形结构内设置蜂鸣器3和电器电路板5,热释电红外探测器4、蜂鸣器3通过连接线9与电器电路板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8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LED隧道灯反光罩
- 下一篇:一种双开启式电子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