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田四柱平台式组合智能变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7966.6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6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王英;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洪平 |
主分类号: | H02B5/02 | 分类号: | H02B5/02;H02B1/20;H02B1/18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米万泽 |
地址: | 163455 黑龙江省大***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 平台 组合 智能 变电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井上所用的变电站,具体的说是一种油田四柱平台式组合智能变电站。
背景技术:
在油田实施机械采油过程中,需要为抽油机、螺杆泵等采油设备提供低压电能,目前油田的常规单井供电建设方案为:每口油井安装1座柱上变电站,经单井柱上变电站变压器将10(6)kV系统电压降为0.4(1.14、0.66)kV电压供单井电机使用。在油田开发后期,油井密度逐年加大,为每口油井安装单独的柱上变电站,不但建设投资较大,而且受地面已建设施影响无法满足建设空间,另外,油区架设大量10(6)kV线路及单井变电站,使得供电系统变得极其复杂,系统接地、短路等故障增加,增加了运行管理工作难度,同时由于配电变压器数量多、系统损耗大,致使整个10(6)kV系统的效率下降,增加了运行成本支出。也有采用1座柱上变电站为3~5口油井供电的方式,虽然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变压器出现故障或检修时,其所带油井将全部停电,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都无法保证,冬季运行时如出现故障不能及时送电,将造成大量集油管线冻堵,影响正常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变电站占地面积大、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低、运行成本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田四柱平台式组合智能变电站,该变电站具有不间断供电、所带低压负荷数量大、占地面积小、运行维护成本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田四柱平台式组合智能变电站,包括高压侧立柱、低压侧立柱、平台横梁、智能配电柜,所述的高压侧立柱及低压侧立柱各为2个,4个高、低压侧立柱呈矩形分布,所述的低压侧立柱一侧的平台横梁底部有低压侧操作平台,所述的高压侧立柱一侧的平台横梁上部固定有变电站底座;所述的变电站底座上部靠近低压侧立柱一侧有由配电柜支架立柱支撑的配电柜支架;所述的智能配电柜连接两个变压器,且三者呈“品”字形分布,所述的智能配电柜位于低压侧立柱一侧、变压器位于高压侧立柱一侧。
所述的2个高压侧立柱之间由高压侧围栏连接,所述的2个低压侧立柱由低压侧围栏连接。
所述的智能配电柜内有2个配电室A、B,配电室A、B之间为上下分布的母联开关室及数控室。
所述的2个高压侧立柱之间的跌落保险支架前后各有3只高压跌落保险,高压跌落保险与变压器A、B间的高压引下线分别固定在引下线支架上的6只高压引下线固定瓷瓶上。
所述的配电柜支架立柱下横向底座槽钢内外两侧安装有电缆保护管固定抱箍,槽钢凹槽侧需要焊接钢板形成平面以固定抱箍。
所述的变压器A、B为低压侧油箱壁无散热片的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一个智能配电柜连接两个变压器,当其中一个变压器检修时,可以由另外一个变压器供电,因此能够实现不间断供电;该变电站的低压控制回路最多可达16条,可以大量减少单井柱上变电站的数量,使得系统的效率、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并且总的占地面积小,运行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沿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3中F向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主回路接线示意图。
图中1-变压器A,2-智能配电柜,3-变压器B,4-变压器低压接线柱,5-低压母排,6-配电柜低压接线柱,7-母联开关室,8-配电室A,9-配电室B,10-数控室,11-电缆出线套管短接,12-变压器箱底横梁,13-变压器高压接线柱,14-变电站底座,15-配电柜支架,16-配电柜支架立柱,17-高压隔离开关,18-高压跌落保险,19-高压引下线,20-高压引下线固定瓷瓶,21-高压侧立柱,22-高压侧围栏,23-平台横梁,24-低压侧立柱B,25-低压侧围栏,26-低压侧操作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洪平,未经王洪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79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