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虹膜根部离断缝合针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27258.2 | 申请日: | 2010-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7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月华;卢弘;张孝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李月华;卢弘;张孝生 |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虹膜 根部 缝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眼科用虹膜根部离断缝合针。
背景技术
眼科临床中,虹膜根部离断是眼外伤的常见临床表现,可有双瞳、瞳孔不圆、单眼复视等症状,因此需对损伤的虹膜进行有效缝合,对于恢复虹膜解剖结构的完整,重建虹膜的屏障作用,改善美容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处理用普通缝合针进行缝合时,缝合前需在虹膜离断部位角巩膜切口,用镊子夹持断裂的虹膜才能进行缝合,这种手术方法既加重虹膜的创伤刺激,又因人为手术切口而加大术后眼内炎的风险。在前房密闭状态下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中,文献报道中所用的缝合针为5号齿科针头(见:陈季生,黄慧.密闭状态下单针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中华眼科杂志,2001,37(1):71-72),虽然实现了密闭状态下修复虹膜根部离断,但存在针尖部侧刃容易将缝合线切断,以及穿线时相对较繁锁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眼钝挫伤时需人为增加切口治愈虹膜根部离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虹膜离断缝合针,能在无切口密闭状态下,对虹膜进行有效缝合,不需要在虹膜离断部位做角巩膜缘切口,能够减少创伤,术中不易断线,操作方便,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虹膜根部离断缝合针,其特征在于:在注射器的针头头部末端1mm处设置有一针眼,该针眼用于缝合线的穿过和固定。
优选地,所述注射器为1ml皮下注射器。
优选地,所述针头为25G针头。
优选地,所述针眼为0.5mm。
优选地,所述缝线为10-0聚丙烯或尼龙缝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虹膜离断缝合针对离断虹膜进行复位缝合,角膜穿刺口小,保证在前房密闭下手术,手术创伤小,缝合时可根据虹膜离断的范围,实现单针引线往复式缝合,整个手术过程在直视下完成,避免了盲目操作的可能,能保证缝合线张力均衡减少了器械进出前房的次数,避免了术中损伤晶状体和悬韧带。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在注射器针头末端1mm处,设置一个针眼,用于缝合线的穿过和固定,所以结构特别简单,价格不昂贵,不会给患者增加过多的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虹膜根部离断缝合针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虹膜根部离断缝合针开始缝合示意图;
附图3为虹膜根部离断缝合针正在缝合示意图;
附图4为虹膜根部离断缝合针缝合完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虹膜根部离断缝合针包括注射器针管1、注射器针头2和针头头部末端1mm处的针眼3,针眼3用于缝合线4的穿过和固定。手术时,作虹膜根部离断范围相应的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暴露角巩膜缘,作相应范围的板层巩膜瓣。于虹膜离断中心对侧的角膜缘前1mm作角膜穿刺口,注入粘弹剂保护眼内组织并分离虹膜离断缘5。手持注射器针管,自角膜穿刺口进虹膜离断缝合针,针行至虹膜离断缘末端0.5mm处,自角巩膜后0.5mm处穿出前房,针头退回前房,针尖达虹膜离断缘内,穿过虹膜离断缘后,再次自角巩膜后0.5mm处穿出前房,如离断范围较小,则退出针头,打结即可修复虹膜离断。如离断范围较大,则在带线状态下,针头如上述方法进出前房多次,每次均穿过虹膜离断缘,直至离断根部全部缝合,在角巩膜与前房内形成“W”形走线,最后收紧缝合线使每针线张力均衡,线头尾打结后埋于巩膜板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虹膜离断缝合针,操作容易掌握,能满足在密闭状态下修复虹膜根部离断的需要,具有安全、有效、实用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李月华;卢弘;张孝生,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李月华;卢弘;张孝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72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马氏体加铁素体塑料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
- 下一篇:新型布朗氏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