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自动挑纸碎纸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7229.6 | 申请日: | 201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2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玉珍 |
主分类号: | B02C18/22 | 分类号: | B02C18/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500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自动 挑纸碎纸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可自动挑纸而设计的碎纸机,具体涉及一种可以不用驻足守候,无需数碎纸张数的装置。
背景技术:
本实用系针对现在的自动进纸功能的设计,皆有运用滚轮及复杂的分页器而达到一张或少数的进纸功能,然而不但成本高而且效用不佳;本实用设计完全脱离现有其它自动进纸机器的高成本架构,完全可以普及化的使自动进纸成为所有各型碎纸机的标准功能,而不是高不可攀的功能,而且针对现有高碎纸量的机芯发展,也形成革命性的改变,将能源与材料的运用达到更节省也更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可自动挑纸碎纸机,它能让消费者的使用上也完全更自动化,而不需立足于机器旁等待一次次的放入有限的纸张,只需一次性放入后便可离开,不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在一般普及化的机种之中,便可以使用到以往既不稳定又非常高成本的功能。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纸张档板1、纸张放置板2、光控3、马达4、挡纸墙5、挑纸凸轮6、挑纸板7、入纸口8、入纸开关9、和弹片10组成;纸张档板1设置在纸张放置板2一侧的顶端,挡纸墙5设置在纸张放置板2的另一侧,光控3设置在纸张放置板2的两侧上,挑纸板7设置在两挡纸墙5之间,挑纸凸轮6设置在挑纸板7的下方,马达4通过轴与挑纸凸轮6连接,弹片10设置在纸张放置板2的中心位置,入纸口8设置在弹片10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达到完全让使用者的效率达到最大化,碎纸时间更精简的最理想状况,能让消费者的使用上也完全更自动化,而不需立足于机器旁等待一次次的放入有限的纸张,只需一次性放入后便可离开,不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在一般普及化的机种之中,便可以使用到以往既不稳定又非常高成本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纸张档板1、纸张放置板2、光控3、马达4、挡纸墙5、挑纸凸轮6、挑纸板7、入纸口8、入纸开关9、和弹片10组成;纸张档板1设置在纸张放置板2一侧的顶端,挡纸墙5设置在纸张放置板2的另一侧,光控3设置在纸张放置板2的两侧上,挑纸板7设置在两挡纸墙5之间,挑纸凸轮6设置在挑纸板7的下方,马达4通过轴与挑纸凸轮6连接,弹片10设置在纸张放置板2的中心位置,入纸口8设置在弹片10的右侧。
工作原理:大量纸张被首先放置于纸张放置板2上;利用纸张档板,将纸张排列在纸张放置板2上;由于纸张本身的重力,重心完全集中于纸张底部,而自然形成向前滑的状态;当纸张前后排列时,挡纸墙5.将挡住所有纸张,而与纸张挡板1的顶端形成仰角,借由重力的自然形成,达到纸张自动向前滑的动力。如此便可让靠近最前方的纸张被自然的推挤而整平了纸张的底部;光控3会启动马达4将挑纸凸轮6与挑纸板7由下往上的方式推动,当置于纸张放置板2上的纸张,接触到特别设计的挑纸板7时会将排列于前方的数张纸带起,当经过挡纸墙5的顶端后,纸张会自然的滑进入纸口8,并于纸张通过入纸开关9后,马上暂时关闭抬升的装置,并将纸张送入碎纸机芯,进行碎纸;等待本批纸张全部通过入纸开关9后,从新启动抬升的装置,以进行下一次的自动挑纸与送入碎纸的重复动作,及至碎完所有的纸张为止;唯当剩下最后几张纸时因已无来自后方多张纸的推力,而增加了弹片10的设计,即使仅剩下一张纸尚未碎完时,也可以顺利地将纸张藉由弹片10的推力把纸张推入挑纸板7的位置,而被全部送入碎纸机芯而完成所有的碎纸功能。
本具体实施方式达到完全让使用者的效率达到最大化,碎纸时间更精简的最理想状况,能让消费者的使用上也完全更自动化,而不需立足于机器旁等待一次次的放入有限的纸张,只需一次性放入后便可离开,不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在一般普及化的机种之中,便可以使用到以往既不稳定又非常高成本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玉珍,未经朱玉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72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