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原料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6708.6 | 申请日: | 201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8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晋江市长成发新树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原料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回收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自动排水装置的改进的原料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及中间产品,或者排放的尾气和废气中,有些是有毒的。他们对人体和生物环境是有害的。对于生产环境保护的有效方法及采用这些方法的设备一直是人们所期望的。例如在化工产品之一的聚酯树脂生产过程中,有机原料中要用到多元酸、多元醇等;反应过程也会有多种副产品生成,这给化工生产的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此过程和最终生成的尾气中大部分是水蒸气,但夹带有少量化工原料,其中由气体带走的部分原料,如果不加以回收也是一种浪费。因此需要有对树脂合成排出的气体进行综合处理的装置。
现有技术中可采用冷凝回收法,这种方法是将有机废气直接导入冷凝器或是先经过吸附后再将解吸的浓缩废气导入冷凝器,冷凝液经分离可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排水装置的改进的原料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原料回收装置,包括冷凝装置,输入端与反应釜连接,用于冷凝含水的雾化原料;分离罐,通过顶部管道与冷凝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收集和沉降分离含水的液态原料使之形成上层原料和下层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排水装置,该装置包括
排水管,一端与分离罐底部连通,用于排出下层水,另一端向上延伸至一定高度并与储水管连通,用于限定所述上层原料的最高液面高度;
储水管,在高于所述最高液面高度的位置与分离罐连通,并设置有可控制开闭的排水口,用于收集和排除所述排水管排出的下层水;
回收管,一端在低于所述最高液面高度的位置与分离罐连通,另一端与反应釜连通,并可由控制阀控制将上层原料送入反应釜中。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罐还包括若干观察口。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储水管内。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增加自动排水装置,根据连通器原理,将储水罐下层的水通过排水管自动排出,无需人工操作,十分方便;通过观察窗观察分离罐内液面高度,打开回收管控制阀将上层原料送入反应釜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一种改进的原料回收装置,包括冷凝装置10,其输入端11与反应釜20连接,用于冷凝含水的雾化原料。分离罐30,通过顶部管道与冷凝装置10的输出端12连接,用于收集和沉降分离含水的液态原料使之形成上层原料和下层水,分离罐30上设有三个观察口31,通过观察口31可观察到分离罐30内部上层原料和下层水的液面高度。还包括自动排水装置40,该装置包括排水管41,一端与分离罐30底部连通,用于排出下层水,另一端位于储水管42内部,且在储水管42内向上延伸至一定高度并与储水管42连通,用于限定上层原料的最高液面高度;储水管42,在高于最高液面高度的位置与分离罐30连通,并设置有可控制开闭的排水口,用于收集和排除排水管41排出的下层水。回收管43,一端在低于最高液面高度的位置与分离罐30连通,另一端与反应釜10连通,并可由控制阀控制将上层原料送入反应釜10中。
本实用新型增加自动排水装置,根据连通器原理,将储水罐下层的水通过排水管自动排出,无需人工操作,十分方便,且可通过观察窗观察分离罐内液面高度,打开回收管控制阀将上层原料送入反应釜中。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晋江市长成发新树脂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晋江市长成发新树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67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