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内螺纹旋脱注塑模具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26550.2 | 申请日: | 2010-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3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武军;李吉文;吕继梅;夏敬松;方四明;曹亚敏;李正军;李国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鄂丰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C45/80;B29C45/26;B29L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秦月贞 |
| 地址: | 436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螺纹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给排水用塑料管件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内螺纹旋脱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基础,随着我国模具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对模具注塑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模具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内螺纹旋脱模具急需进一步开发完善。螺纹连接作为一种重要的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模具注塑产品中,内螺纹旋脱模具的入芯和抽芯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模具的生产效率。目前国内的内螺纹旋脱模具的注塑产品的生产效率不高,只有一个方向旋脱,并且在螺纹套螺纹作用下旋转进入和退出型腔,这种旋脱方式入芯速度缓慢,入芯不稳定可靠,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内螺纹旋脱注塑模具,克服了上述现有传统内螺纹旋脱模具所带来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快速内螺纹旋脱注塑模具,包括动模板和定模板,所述动模板上端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螺纹注塑装置,螺纹注塑装置包括螺纹套、螺纹芯轴和螺纹套齿轮;螺纹套齿轮下方设有过桥齿轮,过桥齿轮在滑动齿轮上运动;所述动模板下部两侧设有相互对称的两个液压马达,液压马达与马达齿轮固定连接,马达齿轮带动滑动齿轮运动;所述定模板的两端各设有导滑板,导滑板上带有导滑槽;所述螺纹芯轴可在导滑槽上按固定轨迹滑动。
所述导滑板设定四个阶段轨迹:第一阶段轨迹,模具在此阶段的目的是让定模板与动模板开一段距离,让螺纹芯轴在运动过程中能具有一定的空间,不会产生干涉而损坏模具;第二阶段轨迹,模具在此阶段目的是通过很短的时间,给下一阶段螺纹套的旋转抽芯让出轴向距离;第三阶段轨迹,模具在此阶段的目的是给螺纹套的螺纹抽芯时间;第四阶段轨迹,模具在此阶段的目的是螺纹套和螺纹芯轴通过注塑机在导滑板的作用下快速地运动到限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快速内螺纹旋脱模具结构新颖,具有快速合模,生产效率高的特点,推动了模具的技术进步。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快速内螺纹旋脱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导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模板;2、定模板;3、产品;4、螺纹套;5、螺纹芯轴;6、导滑板;7、过桥齿轮;8、螺纹套齿轮;9、滑动齿轮;10、马达齿轮;11、液压马达;12、第一阶段轨迹;13、第二阶段轨迹;14、第三阶段轨迹;15、第四阶段轨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快速内螺纹旋脱注塑模具,包括动模板1和定模板2,所述动模板1上端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螺纹注塑装置,螺纹注塑装置包括螺纹套4、螺纹芯轴5和螺纹套齿轮8;螺纹套齿轮8下方设有过桥齿轮7,过桥齿轮7在滑动齿轮9上运动;所述动模板1下部两侧设有相互对称的两个液压马达11,液压马达11与马达齿轮10固定连接,马达齿轮10带动滑动齿轮9运动;所述定模板2的两端各设有导滑板6,导滑板6上带有导滑槽,所述螺纹芯轴5可在导滑槽上按固定轨迹滑动;所述导滑板6设定四个阶段轨迹12、13、14、15,如图2所示。
如图1-2所示,当注塑机开模时,动模板1与定模板2通过导滑板6的第一阶段轨迹12和第二阶段轨迹13分开一段距离,让出空间,液压马达11带动马达齿轮10、滑动齿轮9、过桥齿轮7、螺纹套齿轮8、螺纹套4旋转,使螺纹套4在第三阶段轨迹14内旋出产品3,然后螺纹套4与螺纹芯轴5一起在导滑板6第四阶段轨迹15的作用下快速运动到限定位置,完成旋脱抽芯运动;入芯时,液压马达11停止运转,螺纹芯轴5和螺纹套4同时在注塑机的作用下通过导滑板6轨迹快速进入型腔,完成入芯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鄂丰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鄂丰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65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