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动落料及抓料功能的滚丝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26152.0 | 申请日: | 2010-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4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旺;陈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泰(上海)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H3/04 | 分类号: | B21H3/04;B21H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 地址: | 2017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动 料及 功能 滚丝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滚丝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自动落料及抓料功能的滚丝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公知的滚丝机,通常使用的手动上下料,在加工时操作工将没有丝扣的螺钉放在两滚丝轮之间,滚丝之后操作工将螺钉从两滚丝轮之间取出,螺钉滚丝是一种大批量生产,要求每一道工序操作都必须时间很短,才能达到高效的效率,使用手动操作生产率十分低下,操作工一部小心就会发生工伤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通过机械设备完成自动上下料的滚丝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了一种具有自动落料及抓料功能的滚丝机,包括滚齿机本体,落料装置,进料装置,抓料装置,工作面板,其特征在于:滚齿机本体上方设有工作面板,并通过螺栓连接,该工作面板的前侧正中处设有开口;工作面板正后方设有抓料装置,左前方通过螺栓连接进料装置;滚齿机本体左后侧与工作面板的左后侧分别设有支架与另一支架,且支架高于另一支架,该支架与另一支架顶部分别设有一组两块左右相邻的固定板,和另一组两块左右相邻的固定板,两块固定板与另两块固定板之间分别形成嵌槽,并通过紧固螺栓分别于落料装置的始端与中端进行连接,该落料装置斜置固定在支架与另一支架上。
所述的抓料装置由机械抓手,立柱,滑枕,传送带,气动拉杆装置组成;所述立柱固定于工作面板的正后方,立柱顶部设有气动拉杆装置,并在立柱的两侧设有轨道连接滑枕,滑枕位于气动拉杆装置的下方,滑枕的顶部与拉杆装置上的拉杆进行连接,立柱的一侧还设有传送带,传送带的一端固定在立柱后方的支架上,另一端与滑枕上的固定板连接;所述滑枕的前端面通过螺栓与机械抓手的顶部进行连接,所述机械抓手的抓手处设有气泵,通过气泵实现加紧和放松。
所述进料装置由气动顶杆机构上的顶杆连接落料盘组成。
所述落料盘上设有T型槽。
所述落料装置由成型板与另一成型板组成;成型板与支架上一侧的固定板和另一支架上一侧的另一固定板采用螺栓连接,另一成型板与支架上另一侧的固定板和支架上另一侧的另一固定板采用螺栓连接,成型板与另一成型板之间形成滑槽轨道;成型板与另一成型板的中端至末端为过渡向下的圆弧造型,并且在成型板与另一成型板末端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梯形支架与另一梯形支架连接气动插销与另一气动插销,并在两块成型板对应气动插销与另一气动插销处设有用于插销进入滑槽轨道的开口。
所述的气动插销的位置略高于另一气动插销。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人力,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从而使生产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落料装置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抓料装置侧视图。
参见图1至图3,1为滚齿机本体;5为工作面板;6为开口;8为支架;9为另一支架;10、11为固定板;12为机械抓手;13为立柱;15为滑枕;16为传送带;17为气动拉杆装置;18为轨道;19为气泵;20为顶杆机构;21为落料盘;22为T型槽;23为成型板;24为另一成型板;25为滑槽轨道;26为梯形支架;27为另一梯形支架;28为气动插销;29为另一气动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滚齿机本体1,落料装置,进料装置,抓料装置,工作面板5。滚齿机本体1上方设有工作面板5,并通过螺栓连接,该工作面板5的前侧正中处设有开口6,工作面板5的左前方为工作面板的延伸板7;工作面板5正后方设有抓料装置,左前方的延伸板7处通过螺栓连接进料装置;滚齿机本体1左后侧与成型板5的左后侧分别设有支架8与另一支架9,且支架8高于另一支架9,该支架8与另一支架9顶部分别设有一组两块左右相邻的固定板10,和另一组两块左右相邻的固定板11,两块固定板10与另两块固定板11之间分别形成嵌槽,并通过紧固螺栓分别于落料装置的始端与中端进行连接,该落料装置斜置固定在支架8与另一支架9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泰(上海)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未经日泰(上海)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61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车门内间隙控制辅具
- 下一篇:立体式婴幼儿睡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