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间检修用天车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6030.1 | 申请日: | 201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9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薛春江;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7/08 | 分类号: | B66C7/08;B66D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李瑞峰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间 检修 天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工业车间所用的天车,尤其涉及一种车间检修用天车。
技术背景
通常冶金工业车间内使用的双梁桥式天车,由于厂房结构设计和天车结构的限制,在车间端头~6m及柱列轴线附近~2.5m范围内是天车吊钩无法到达区域,通常称为天车检修盲区,如图1、2所示。此区域内的设备无法用车间天车进行检修、更换和吊运。例如轧钢车间内轧机接轴平衡装置、传动轴及跨间端头的运输辊道等设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通过人工或汽车吊等临时措施解决上述问题,或者在检修频率较高而又处于天车检修盲区内的设备附近专门设置有针对性的起吊装置,例如悬臂吊等。以上临时措施在实际操作中较为费时费力且影响车间的美观、整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间检修用天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天车的操作费时费力且影响车间的美观、整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间检修用天车,在天车的主梁下方设置有弧形轨道,弧形轨道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天车的主梁相连接,所述弧形轨道上安装有电动葫芦。
所述弧形轨道为工字钢结构。
所述天车为双梁桥式天车,弧形轨道设置于双梁桥式天车的两个梁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天车可明显扩大车间天车的检修范围。根据天车的吨位不同,车间端头可增加检修范围1~3m,车间柱列处可增加检修范围0.5~1.5m。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天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天车在车间内的检修范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天车在车间内的运行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间检修用天车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间检修用天车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天车与现有技术中天车检修范围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3、图4和图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天车在车间内的运行示意图,以及其剖面图和俯视图。由上述附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车间检修用天车1在其主梁下方设置有弧形轨道2,弧形轨道2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车间天车主梁相连接,所述弧形轨道2上安装有电动葫芦3。这样就可以移动天车定位待吊装设备的位置,然后通过电动葫芦在弧形轨道内的运动完成吊装任务。
优选地,弧形轨道2为工字钢结构。
优选地,该天车1为双梁桥式天车,弧形轨道2设置于双梁桥式天车的两个主梁10之间。
在具体实施时,可按照下列规则进行设计:
(1)根据待检修设备重量、标高等确定电动葫芦的起重量及起升高度;
(2)根据待检修设备的平面位置和电动葫芦起重量设计弧形轨道的轨迹及转弯半径;其中电弧炉的技术参数见下表1:
(表1)
其中,弧形轨道为工字钢结构,轨道型号如表1所示;弧形轨道的最小转弯半径如表1中所示,在天车滑线侧和驾驶室侧旋臂处各设置1个吊点,用角钢与轨道采用焊接连接。
(3)电动葫芦的控制装置可以设置在天车驾驶室内由天车司机进行控制,也可以由地面操作工遥控控制。
通过对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天车描述可以看出,该天车可适用于冶金车间或类似布置的工业车间,检修重量在1~10t之间。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天车具有以下特点:
(1)如图5所示,该天车可明显扩大车间天车的检修范围。根据天车的吨位不同,车间端头可增加检修范围1~3m,车间柱列处可增加检修范围0.5~1.5m。
(2)一次投资仅为电葫芦的成本价格,可避免采用临时措施所产生的多次费用。目前实际生产中采用的临时吊运措施通常是在待检修设备处安装检修台架,通过导链等工具完成设备的吊运任务。往往需要根据待吊运设备的具体位置对检修台架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如果车间易损件吊运点按3个计算,检修吊运次数按每周1次计算,则一年内采用临时措施吊运所产生的费用计算如下表2:
(表2)
市场上1~10t电动葫芦的价格在1500~8000元左右,可见采用本 实用新型的天车可显著减少检修时的费用。
(3)可以节省人力、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由上述可知,采用临时措施一年需投入~312人次,时间~312小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天车则可不存在此类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60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