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柔性衬底薄膜太阳电池钝化的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5043.7 | 申请日: | 201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7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刘成;叶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1/042 | 分类号: | H01L31/042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金家山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柔性 衬底 薄膜 太阳电池 钝化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电池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柔性衬底薄膜太阳电池钝化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衬底太阳电池(如聚酰亚胺衬底硅基薄膜电池)与平板式晶体硅、玻璃衬底的薄膜电池等硬衬底电池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重量轻,可折叠,不易破碎,并具有较高的功率重量比(>500W/kg),故能够安装在流线型汽车的顶部,房屋等建筑物的楼顶与外墙面,以及对地观测的平流层飞艇表面,应用前景光明。然而在大面积非晶硅电池的制作过程中,由于衬底表面的不规则、针孔、沉积过程中的颗粒污染等引起了电池部分区域的旁路电阻偏小(“短路”区域),从而造成电池的分流漏电,形成微观上的“缺陷”和宏观上的“针孔”,影响电池性能;同时又因沉积大面积的均匀薄膜电池相当困难,以致使得非晶硅的pin结构局部发生穿通,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和成品率。
针对大面积电池的不均匀性,柔性衬底太阳电池通常采用光助电化学钝化以消除分流漏电的缺陷,但是目前没有见到一种有效的用于夹持柔性电池钝化用的装置,由于有机柔性薄膜衬底质软、绝缘,生长出来的电池由于内部应力原因会有些卷曲,并且聚酯膜衬底柔性电池背电极无法直接与电源电压阴极相连。为实现柔性有机衬底电池的光助电化学钝化,必须将电池背电极(下电极)与电源阴极连起来,并尽可能地使整个电池片平整以处于一个均匀的电场中;因此,必须采用支撑装置对其进行夹持固定,使柔性电池平整,同时将电池下电极引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柔性衬底薄膜太阳电池钝化的支撑装置,可以实现对柔性衬底电池的有效夹持,使其展平固定,并且电池背面电极四周与装置内置导体相连,很方便地连到电源电极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柔性衬底薄膜太阳电池钝化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框形盖板与螺丝组成。
所述底座由绝缘材料制成,如塑料板;并且,底座的四角分别钻有螺孔。
所述框形盖板也由绝缘材料制成,中空式结构,中空尺寸与太阳电池上的电极对应;与底座对应,框形盖板相应位置的四角钻有通孔。
进一步,所述框形盖板的中空结构面积与太阳电池透明导电膜(即上电极)面积一致;
所述框形盖板的下面设置框形导电条,所述框形导电条与上述太阳电池露出的下电极尺寸对应;框形导电条通过粘结剂附着在框形盖板的下面,框形导电条在框形盖板的一侧延伸出,方便与外电路连接;
所述框形导电条采用铜条或使用耐腐蚀、导电性好的材料制成,导电条宽度应小于太阳电池下电极露出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螺丝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以防止电化学溶液腐蚀。
使用时,将柔性太阳电池片平放于所述底座上,盖上框形盖板,使盖板下的导电条正好压在太阳电池外围的下电极上;螺丝穿过框形盖板的通孔,插入底座的螺孔中,拧上螺丝。这样柔性太阳电池就平坦的固定了,并且其下电极通过所述导电条引出,可以很方便地置于电化学溶液中钝化,将支撑装置连同柔性太阳电池一起放入电化学溶液中,同时开通电源、光照,即可钝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可以很方便地对柔性太阳电池进行光助电化学钝化,以提高电池片的均匀性与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底座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框形盖板的结构图;
图4为柔性衬底薄膜太阳电池的俯视图;
图5为钝化前太阳电池的电学特性I-V曲线图;
图6为钝化后太阳电池的电学特性I-V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特征、技术手段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参看图1,一种用于柔性衬底薄膜太阳电池钝化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之上的框形盖板2与起连接固定作用的四个螺丝3共同组成,所述底座1、框形盖板2与四个螺丝3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以防止电化学溶液腐蚀。
如图2所示,底座1的四角分别对应钻有四个螺孔11,螺孔11的内螺纹与所述螺丝3的外螺纹相吻合,便于紧密连接。
如图3所示,框形盖板2是中空结构,中空尺寸与图4所示的柔性衬底薄膜太阳电池4的下电极42尺寸对应;
框形盖板2朝向底座1的一面设置框形导电条21,框形导电条21通过粘贴剂附着在框形盖板2的下面,框形导电条21在框形盖板2的一侧伸出导电条引线22,方便与外电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未经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50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