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门内间隙控制辅具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24860.0 | 申请日: | 2010-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5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 发明(设计)人: | 戴先亮;陈峰;洪伟;李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65/06 | 分类号: | B62D65/06;G01B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吴宝泰;何宜章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门 间隙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车门装配一致性,确保汽车车门与车门门框内间隙的稳定性,提升汽车密封性,降低车门闭合力。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生产工艺中,保证车门平度采用外表面作为调整标准,只能保证整车车门的外表面间隙,不能兼顾车门与侧围门框的内部间隙,存在以下较多问题:
由于车身四门形状各异,所以车身四门装具也各不相同,一般整车厂四门装具为普通内板定位装具,无法保证四门与侧围门框之间的间距,车身四门与侧围门框之间的功能可靠性得不到合理的保证。
现行四门装配时,采用装具的型面定位,在装配过程中由于四门重力所致,装配以后的四门有微量下垂;下垂虽可以通过装具调整来进行补偿,但因下垂量的不一致性导致装配好的车门到总装后出现稳定性差不符合整车质量要求的问题。
同类四门装具由于四门形状各异,在开发时过程及费用较高,且不具备检测装配后效果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汽车车门装配中出现的由车门内间隙调整不当而造成的车门密封性差、闭合力大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内间隙控制辅具,包括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第一基准面的形状与选取的汽车车门内间隙控制面处的车身侧围外板的形状相同;第二基准面的形状与选取的汽车车门内间隙控制面处的汽车车门内板的形状相同;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之间的距离与选取的汽车车门内间隙控制面处的汽车车门内间隙相同。
本实用新型辅具还包括一个用于安装磁铁的磁铁安装孔,便于将本实用新型辅具固定在车身侧围外板上。
本实用新型内间隙控制辅具既能作为门装具的辅助设施使用又能作为检验装配后效果检具使用,可以有效的保证汽车四门与侧围门框尺寸的可靠性与一致性;和同类装具相对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内间隙标准对汽车四门平度进行调整,不仅能保证车门外表面配合的同时,还能保证汽车车门与侧围门框的内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是辅具使用示意图;
图2是辅具使用放大示意图;
图3是辅具正视图;
图4是辅具侧视图;
图5是辅具俯视图。
图中标记:1、车身侧围外板;2、汽车车门内板;3、汽车车门内间隙控制辅具;4、汽车车门装配辅具;5、磁铁安装孔;6、磁铁;7、第一基准面;8、第二基准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车门设计的内间隙情况设计制作相应的内间隙控制辅具3,将内间隙控制辅具3固定在车身侧围外板1的指定位置;将车门固定在汽车车门装配辅具4上并确保汽车车门内板2与内间隙控制辅具3的第二基准面8贴合;保持车门与内间隙控制辅具3的贴合状态,将车门与车身连接;取出汽车车门装配辅具4;将车门闭合,内间隙控制辅具3上的磁铁6引力将车门与内间隙控制辅具3吸合,此时车门与车身侧围门框的内间隙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可以用手感或测量车门与车身的配合状态;取出内间隙控制辅具3,完成此次装配与检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48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