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焊管内焊多丝焊接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4664.3 | 申请日: | 201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2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朱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胜利钢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32 | 分类号: | B23K9/32;B23K3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5082***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焊管内焊多丝 焊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接结构,具体是一种螺旋焊管内焊多丝焊接机构,其稳定性好、承重能力强、跟踪精度高。
技术背景
螺旋缝焊钢管生产过程中,由于卷板存在月形弯、卷板工作宽度变化、管径大小变化或其他原因等可能会导致螺旋焊管实际的成型缝螺旋线和理想的螺旋线之间存在差异,导致焊缝有一个向左或向右的微小偏移,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使焊炬与焊缝的偏移保持一致,以避免焊偏;同时还要根据管径变化及时调整焊炬的高低以保持正常的焊丝伸长量,保证焊缝外观形状。无论是手动调整还是自动调整都必须有可靠的执行机构,该执行机构就是焊缝跟踪滑台。跟踪滑台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调整的效果,直接影响焊接生产的正常进行。所以焊缝跟踪执行机构--焊缝跟踪滑台是螺旋焊缝埋弧焊钢管生产线重要设备,是任何一个螺旋缝埋弧焊钢管生产线都不可或缺的设备。
另外,由于螺旋焊接钢管的生产趋势是向高钢级、厚壁发展,为了保证焊缝一次填充成型,并保证焊缝有良好的外观形状,内焊缝的焊接也由单丝焊向双丝、三丝或多丝焊发展。
但传统的内焊缝跟踪、调整及焊接机构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螺旋焊接钢管的质量要求及生产技术要求,对焊接生产有较大影响。传统跟踪、调整及焊接机构主要问题如下:
1.跟踪精度低。传统跟踪机构的传动机构为梯形螺纹丝杠、丝母,带动燕尾板,加工精度低,且易磨损,导致跟踪精度低。
2.传动不灵活。丝杠、丝母带动燕尾板,镶条压松了,稳定性差,跟踪精度低;镶条压紧了,机构走不动,传动不灵活。
3.承重能力差。因为内焊的导电及焊枪机构必须固定在跟踪机构上,但焊接电缆及导电机构有一定重量,且必须深入管内,容易使跟踪机构变形,同时也使其运转活动能力变差。
4.偏心距方向调整必须停车通过调整焊枪来实现。
5.可以方便的实现单丝焊接,但很难实现双丝焊接及多丝焊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1)提高设备跟踪的精确度及设备运转的灵活性;2)提高设备的承重能力及设备的稳定性;3)方便的实现单丝、双丝或多丝焊接;4)实现不停车即可进行偏心距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螺旋焊管内焊多丝焊接机构,包括焊接臂,焊接臂上设有送丝管,其特征是,所述送丝管是柔性送丝软管,柔性送丝软管前端设有送丝机头,在焊接臂上还设有三维调整机构,所述送丝机头固定在三维调整机构上。
设有多个柔性送丝软管,优选2-5个。
在柔性送丝软管后端还设有电机固定座和送丝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传动精度高。
(2)设备稳定性高。
(3)承重能力强。
(4)适应能力强。一台设备即可实现单丝焊、双丝焊、多丝焊。
(5)安装调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送丝机头,2-柔性送丝软管,3-焊接臂,4-三维调整机构,5-电机固定座,6-送丝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螺旋焊管内焊多丝焊接机构,包括焊接臂3,焊接臂3上设有两个柔性送丝软管2,柔性送丝软管2前端具有送丝机头1,其固定在设置在三维调整机构4上,柔性送丝软管2后端具有电机固定座5和送丝电机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胜利钢管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胜利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46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