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2679.6 | 申请日: | 201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6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蔡佰明;陈骏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长菱空调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25B13/00;F25B41/0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中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3 | 代理人: | 薛家驹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蓄能 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热水器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节能效果好的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热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空调制冷的逆向过程,因此热泵热水器与空调有相似的内部结构及工作特性。目前的热泵热水器蓄热和空调蓄冷在工作过程中,因两者均是通过导热工质的热交换来达到降温或加热的目的,所以空调蓄冷或热泵热水器蓄热在工作时必然伴随着吸热与放热两种过程。而空调蓄冷和热泵热水器蓄热都只利用了冷源或热源的其中一种,因而使用者需要两套产品才能满足制冷蓄冷和制热蓄热的使用要求。这种结构的热泵热水器蓄热、空调蓄冷除了使用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要外,还浪费了在制冷、制热水过程中因温度变化而出现的热源和冷源。因此,现有的热泵热水器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效果好且设备利用率高的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包括以管路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A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进口端与压缩机之间设有四通阀,冷凝器出口端与节流装置A之间依次连接有主单向阀和蓄液器,四通阀一出口端与风冷换热器连通,另一出口端通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连通,风冷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分别与节流装置C、电磁阀及副单向阀连通,副单向阀以三通管连接在主单向阀和蓄液器之间,节流装置C的出口端以三通管分别与换热器出口端和节流装置B及蓄冷器连通,蓄冷器的另一端以三通管连接在气液分离器与四通阀之间。
所述压缩机与四通阀之间的管路及风冷换热器与电磁阀之间的管路以工质管连通,工质管上设有副电磁阀。
所述压缩机为喷气增焓压缩机。
所述四通阀为电磁四通换向阀。
所述冷凝器内设有冷凝盘管,冷凝盘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冷凝器的进口端及出口端。
所述蓄冷器内设有蓄冷盘管,蓄冷盘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蓄冷器的进口端及出口端。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的热泵热水器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四通换向阀、节流装置、电磁阀及单向阀等组合使用,改变工质的流动方向,且在原有冷凝器的基础上增设蓄冷器,从而实现热泵热水器同时制冷制热、独立制热、独立制冷等各种模式蓄能的运行,充分利用了工质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热源及冷源,大大提高了热泵热水器设备的利用率。此外,热泵热水器的工质热交换过程中的冷能及热能均能充分利用,可节省大量的辅助能源。另外,压缩机采用喷气增焓压缩机,使热泵循环系统能适应多种使用场合,提高了热泵热水器使用的简便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根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主要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3、节流装置A13及换热器14,上述元件依次以管路连通。冷凝器3内设有冷凝盘管4,冷凝盘管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冷凝器3的进口端及出口端。该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中,冷凝器3进口端与压缩机1之间设有四通阀2,冷凝器3出口端与节流装置A13之间依次连接有主单向阀5和蓄液器6。四通阀2一出口端与风冷换热器10连通,另一出口端通过气液分离器15与压缩机1连通。风冷换热器10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分别与节流装置C8、电磁阀162及副单向阀7连通,副单向阀7以三通管连接在主单向阀5和蓄液器6之间。节流装置C8的出口端以三通管分别与换热器14出口端、节流装置B9及蓄冷器11连通,蓄冷器11的另一端以三通管连接在气液分离器15与四通阀2之间。蓄冷器11内设有蓄冷盘管12,蓄冷盘管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蓄冷器11的进口端及出口端。压缩机1与四通阀2之间的管路及风冷换热器10与电磁阀162之间的管路以工质管连通,工质管上设有副电磁阀161。为了使热泵循环系统能适应多种使用场合,压缩机1采用喷气增焓压缩机。四通阀2为电磁四通换向阀,使热泵循环系统的控制更准确。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的热泵热水器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四通阀2、节流装置A13、节流装置B9、节流装置C8、电磁阀162、副电磁阀161、主单向阀5及副单向阀7组合使用,以改变热泵循环系统工作时工质的流动方向,且在原有冷凝器3的基础上增设蓄冷器11,从而实现热泵热水器同时制冷制热、独立制热、独立制冷等各种模式蓄能的运行,充分利用了工质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热源及冷源,提高了热泵热水器设备的利用率。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效果较好的具体实施方式,凡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相同或等同的热泵热水器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长菱空调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长菱空调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26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