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振荡磁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2420.1 | 申请日: | 201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1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赖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永德吉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10 | 分类号: | H01F38/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翁素华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振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节能灯整流器的电子元件,具体是指一种新型结构的振荡磁环。
【背景技术】
目前节能灯镇流器的反馈电路中的振荡磁环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一、绕组线圈引脚固定类。如图1所示,主要由磁环10′、绕组线圈30′、绕组线圈引脚固定架20′组成,绕组线圈引脚固定架20′上有可缠绕对应绕组线圈引脚31′的导电针杆21′;制作时,先在磁环10′表面涂覆一层绝缘涂料,再把绕组线圈30′绕在磁环10′上,最后把磁环10′安置在绕组线圈引脚固定架20′上,将绕组线圈引脚31对应缠绕在绕组线圈引脚固定架的导电针杆21′上;导电针杆21′的尺寸和相对位置与对应的PCB板上的焊盘一致。
二、绕组线圈引脚不固定类。该类分两种,一种是磁环表面涂覆绝缘涂料,绕组线圈绕在磁环上,绕组线圈引脚的位置不确定,绕组线圈引脚与PCB板上的对应焊盘位置在插件过程人工整形确定;另外一种如图2所示,是磁环1′与绕组线圈3′的绝缘是在磁环1′表面套一个绝缘套2′,绕组线圈3′绕在磁环套2′上,绕组线圈引脚301′的位置不确定,绕组线圈引脚301′与PCB板上的对应焊盘位置在插件过程人工整形确定。
由于振荡磁环的结构特点在上述工艺过程中,很难实现机械化生产。节能灯的全球市场销量每年在约30亿盏,这给振荡磁环的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如何改进振荡磁环的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对于促进节能灯产品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振荡磁环,改进了现有振荡磁环的结构,极大地简化了振荡磁环的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新型振荡磁环,包括一磁环本体、复数个绕组线圈;还包括一第一磁环套、一第二磁环套;所述第一磁环套与第二磁环套结构相同,其包括一环形端部和一条形尾部,所述环形端部具有环形凹槽,所述条形尾部具有复数个条形凹槽;该两磁环套相对设置,所述磁环本体设置于两磁环套之间的环形凹槽内;所述复数个绕组线圈间隔地缠绕于所述两磁环套的环形端部;所述复数个绕组线圈的引脚分别固定于所述两磁环套条形尾部的条形凹槽内。
所述绕组线圈的数量可以是三个。
所述绕组线圈的数量也可以是四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磁环套由第一磁环套、第二磁环套两件组成,磁环套具有与磁环本体对应的环形凹槽,两磁环套环形凹槽相对,把磁环本体包在磁环套内;两磁环套的条形尾部具有固定绕组线圈引脚的条形凹槽,绕组线圈引脚很方便的固定在磁环套的条形尾部的条形凹槽内。这样,相对于绕组线圈引脚固定类的振荡磁环,本实用新型就不需要在磁环表面涂覆绝缘涂料,不需要把绕组线圈引脚对应缠绕在绕组线圈引脚固定架的导电针杆上的工序;相对于绕组线圈引脚不固定类的振荡磁环,本实用新型绕组线圈引脚可以很方便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极大简化了现有的振荡磁环的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现有技术中引脚固定类振荡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引脚不固类振荡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磁环套与磁环本体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振荡磁环,请参阅图3所示,包括磁环本体10、两磁环套20;该两磁环套20结构相同,其包括一环形端部21和一条形尾部22,所述环形端部21具有环形凹槽211,所述条形尾部22具有复数个条形凹槽221;该两磁环套20相对设置,所述磁环本体10设置于两磁环套20之间的环形凹槽211内;还包括复数个绕组线圈30间隔地缠绕于两磁环套20的环形端部21处;所述复数个绕组线圈30的引脚31分别固定于所述两磁环套20条形尾部22的条形凹槽221内。
第一实施例:
如图4所示,装配好的两磁环套20的环形端部21处间隔地缠绕有三组绕组线圈30,每一绕组线圈30均具有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其第一引脚31分别固定于位于上端的磁环套20条形尾部22的条形凹槽221内,其第二引脚32分别固定于位于下端的磁环套20条形尾部22的条形凹槽221内。
第二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永德吉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永德吉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24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接收传感器头的方法和坐标测量机器
- 下一篇:干燥碳化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