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多功能协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0939.6 | 申请日: | 201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7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朋;王海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建朋;王海湘 |
主分类号: | F02P3/08 | 分类号: | F02P3/08;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6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多功能 协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提高汽车动力、节约燃油以及降低尾气排放有害物质含量的汽车多功能协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设计与生产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与进步,新的技术与方案不断的推出,车载计算机电子单元(ECU)的不断完善,电子控制喷射供油更加精准,对于动力的提升、燃油的节约,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由于车载电子的增多。相互间的电磁干扰也日趋严重,车载电脑的传感、采样、分析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实际结果是动力的表现不尽人意,实际油耗与理论油耗相差甚远。在目前的技术下,如果人为的追求动力,则结果是油耗随之增加。如果追求燃油的经济性,则存在严重的动力不足现象。同时由于上述的原因会导致过多的尾气排放,严重的污染环境,所以改善汽车动力,提高燃油的经济性以及降低尾气排放是汽车工业追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发挥汽车最佳的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多功能协调器。该装置在不改变原车设计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增加扭矩、改善燃油的经济性、同时能够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由于电子脉冲的电压箝位作用,可以对整个车载电路起到一个稳定作用,保护车载电器,并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所采用的方案是:汽车多功能协调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容C1、NE555集成电路IC1、电容C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三极管T1、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3、电容C4、电阻R9、电阻R10、电容C5、电阻R11、三极管T2、三极管T3、稳压管二极管D1、光电耦合器IC2、电容C6、电感L1、船型开关K、电感L2、场效应管Q、发光二极管D3、稳压二极管D4、二极管D2、二极管D5,NE555集成电路IC1的7脚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相联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NE555集成电路IC1的6脚、2脚、电容C1的一端相联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地联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NE555集成电路IC1的8脚、4脚、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正极、三极管T1的发射极相联接;NE555集成电路IC1的5脚与电容C2的一端联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地联接;NE555集成电路IC1的1脚与地相联接;NE555集成电路IC1的3脚与电阻R4的一端相联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三极管T2的基极相联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地相联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电阻R7的一端、场效应管Q的G极相联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地相联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地相联接;电容C3的负极与地相联接;光电耦合器IC2的3脚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联接,光电耦合器IC2的4脚与稳压管D1的负极、电阻R6的一端相联接,稳压管D1的正极与地相联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正极、三极管T1的集电极、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相联接,电容C4的负极与地相联接;光电耦合器IC2的1脚与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相联接,光电耦合器IC2的2脚与三极管T3的集电极相联接,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与地相联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相联接;三极管T3的基极与电容C5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相联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地相联接;稳压管D4的负极与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C6的一端相联接,C6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地相联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5的正极、电源的正极相联接;电源的正极与车载发电机DC电源输出的正极相连接;场效应管Q的D极与电感L1、电感L2的一端相联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船型开关K的一端相联接,船型开关K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的负极相联接,电感L2的另一端与船型开关K的另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接;场效应管Q的S极与地相联接。
所述的电源+极、-极与车载发电机DC电源输出的正极、负极相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建朋;王海湘,未经孙建朋;王海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09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