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却板形可控制的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19651.7 | 申请日: | 2010-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4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 发明(设计)人: | 余伟;邓宏玉;詹智敏;张立杰;韩爽;高英杰;何春雨;刘涛;徐言东;程知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B45/02 | 分类号: | B21B4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板形可 控制 热轧 带钢 层流 装置 | ||
1.一种冷却板形可控制的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装置,由高位水箱(12)、水量分配器(13)、高密度上集管(2)、粗调上集管(3)、精调上集管(4)和高密度下集管(7)、粗调下集管(8)、精调下集管(10)组成的冷却区所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板形可控制的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装置设置在精轧机(1)和卷取机(11)之间;
所述冷却板形可控制的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装置由多个冷却段组成,包括一个或二个强冷段Q、一个粗冷段C和一个精冷段J;所述强冷段Q由多个高密度上集管(2)组和高密度下集管(7)组组成;所述粗冷段C粗调上集管(3)组和粗调下集管(8)组组成;所述精冷段J由精调上集管(4)组和精调下集管(10)组所组成;其中,所述水量分配器(13)与高密度上集管(2)、粗调上集管(3)、精调上集管(4)和高密度下集管(7)、粗调下集管(8)、精调下集管(10)分别通过管路(14)及手动阀(15)、流量调节阀(16)、气动开闭阀(1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板形可控制的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冷段Q由多个高密度上集管(2)和相应数量的高密度下集管(7)所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板形可控制的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上集管(2)由主水管或水箱与4排U型管或4排或4排以上的直喷管联通组合构成;所述高密度下集管(7)由1根主水管与2~3排喷管联通组成,或2~3组1根主水管与1排喷管联通组成集管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板形可控制的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冷段Q的高密度下集管(7)的连接管路(14)上设有流量调节阀(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板形可控制的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冷段、精冷段上部的粗调上集管(3)和精调上集管(4)或下部的粗调下集管(8)和精调下集管(10)的连接管路(14)上设有流量调节阀(16)或气动开闭阀(17),以控制不同厚度带钢的冷却板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板形可控制的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下集管(7)、粗调下集管(8)和精调下集管(10)的供水管路(14)上配置流量调节阀(16),根据厚度规格调整集管水量;从而保证热轧带钢的冷却板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板形可控制的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上集管(2)、粗调上集管(3)、精调上集管(4)在钢板宽度方向上采用中凸形曲线流量分布或梯形流量布置;所述高密度下集管(7)、粗调下集管(8)、精调下集管(10)在钢板宽度方向上采用横向流量均衡布置,以控制不同宽度冷却板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板形可控制的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组集管后还设置有1~2组侧喷装置(9),以控制带钢宽度方向板形;在所述冷却区的入口和出口设有空气吹扫装置(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965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轧机冷却润滑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产宽厚板产品的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