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塑料充气内胎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19627.3 | 申请日: | 201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1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高四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四成 |
主分类号: | B60C5/10 | 分类号: | B60C5/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塑料 充气 内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以及载重汽车等轮胎中使用的充气内胎,特别涉及其中采取塑料材质制成的充气内胎。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辆轮胎使用的充气内胎,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其包括环状闭合式橡胶胎体,以及设置在橡胶胎体上的充气部。上述充气内胎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韧性及耐腐蚀性较差,经长期或久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易出现脱胶变质,致使胎体丧失功能;二是在受到膨胀强力弹拉及强负荷的冲击下易出现爆胎现象;三是制造成本高;四是在发生内胎漏气时,补胎不便;五是内胎更换比较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塑料充气内胎。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塑料充气内胎,包括胎体与设置在胎体上的充气部,上述胎体为塑料胎体,塑料胎体成断开式结构,有两个自由端部,两个自由端部均为封闭端部。
上述塑料胎体为直线型。
上述塑料胎体为圆环型。
上述塑料胎体,两个自由端部在使用其的车外胎内部及其充足气的情形下,能够对接或搭接。
上述塑料胎体的断面大小与使用其的车外胎的胎腔断面相适配。
上述充气部位于塑料胎体长度方向上的居中部位上。
上述塑料胎体优选为PVC胎体。
本实用新型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采用塑料胎体,具有耐高温、抗老化以及耐腐蚀等特点,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2、采用塑料胎体,由于不受膨胀强力弹拉,能够避免爆胎危险。
3、塑料胎体既可作为一次性胎体使用,也可在出现破损漏气时进行修补,其修补方式易于橡胶胎体,且修补处强度也优于橡胶胎体,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均远远低于橡胶胎体。
4、本实用新型一改现有技术闭合式胎体的设计方式,采取断开式结构、且胎体的两个自由端部均为封闭端的技术方式,其不仅使胎体制作更加简易,而且由于塑料胎体的膨胀伸缩性远不及橡胶胎体,这种技术方式更加便于塑料胎体与使用其的车外胎之间的安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看图1,一种新型塑料充气内胎,包括胎体1,胎体1上设置有充气部2。上述胎体1为塑料胎体,优选为PVC胎体。塑料胎体采取断开式结构,有两个自由端部即左自由端部101与右自由端部102,左自由端部101为封闭端部,右自由端部102也同为封闭端部,上述各封闭端部的封闭状态以满足在给胎体充足气后、各自由端部不漏气为原则,上述塑料胎体为直线型即塑料胎体在自然状态下成左、右横向伸展的直线状。上述充气部2以位于塑料胎体长度方向上的居中部位上为优选,当然也可偏离前述部位。上述塑料胎体的断面大小与使用其的车外胎胎腔断面相适配,诸如与车外胎的胎腔断面大小相同或略大于胎腔断面,以略大于车外胎的胎腔断面为优选。上述塑料胎体在安装在使用其的车外胎过程中,可先将充气部安入车轮圈对应部位,然后将塑料胎体的左段和右段分别塞入对应侧的车外胎胎腔,将车外胎与车轮圈结合,再从充气部对塑料胎体进行充气,在进入胎内气体作用下,胎体在横向鼓胀的同时,一并催动左自由端部与右自由端部沿车外胎胎腔相向而行,直至两个自由端部在胎体充足气的情形下能够对接,或搭接时为止。
实施例2
参看图2,一种新型塑料充气内胎,包括胎体1,胎体1上设置有充气部2。上述胎体1为塑料胎体,优选为PVC胎体。塑料胎体采取断开式结构,有两个自由端部即左自由端部101与右自由端部102,左自由端部101为封闭端部,右自由端部102也同为封闭端部,上述各封闭端部的闭合状态以满足在给胎体充足气后、各自由端部不漏气为原则,塑料胎体为圆环型即塑料胎体在自然状态下其左段胎体与右段胎体相向伸展对接后成圆环状。上述充气部2以位于塑料胎体长度方向上的居中部位上为优选,当然也可偏离前述部位。上述塑料胎体的断面大小与使用其的车外胎胎腔的断面相适配,诸如与车外胎的胎腔断面大小相同或略大于胎腔断面,以略大于车外胎的胎腔断面为优选。上述塑料胎体在安装在使用其的车外胎过程中,可先将充气部安入车轮圈对应部位,然后将塑料胎体的左段和右段分别塞入对应侧的车外胎胎腔,将车外胎与车轮圈结合,再从充气部对塑料胎体进行充气,在进入胎内气体作用下,胎体在横向鼓胀的同时,一并催动左自由端部与右自由端部沿车外胎胎腔相向而行,直至两个自由端部在胎体充足气的情形下能够对接,或搭接时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四成,未经高四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96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