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排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18982.9 | 申请日: | 2010-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4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连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连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10 | 分类号: | C10G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俞宗耀 |
地址: | 2011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的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密封排碳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带来塑料制品的普遍使用,同时产生了大量塑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作为一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措施,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废塑料再生汽(柴)油技术是一种从废塑料中提炼汽(柴)油的技术,该技术先将废塑料颗粒熔化成浆状,再将塑料熔浆注入气化炉中气化,塑料熔浆气化后分解为汽(柴)油蒸汽和碳粉两种物质,生成的汽(柴)油蒸汽通过气化炉上端的排放口排出,生成的碳粉依其自重从气化炉下端的碳粉出料口排出,在气化炉下端的碳粉出料口的正下方通常都放置有用于收集碳粉的碳粉回收桶。由于碳粉回收桶的容量有限,因此当碳粉回收桶装满回收的碳粉后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更换空桶,而气化炉作业过程中碳粉会从碳粉出料口持续排出,因此在更换碳粉回收桶的时间段内碳粉会排放至作业环境中,一方面浪费了碳粉,另一方面由于碳粉颗粒很细接近粉尘,容易漂浮污染作业环境,有少量碳粉甚至会被作业人员吸入体内,影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持续回收气化炉排出的碳粉,避免碳粉排放到作业环境中的密封排碳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密封排碳装置,包括碳粉料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所述碳粉料斗呈圆柱形,所述转轴与碳粉料斗轴接;所述碳粉料斗的周面轴对称设有多个向外开口且两端封闭的凹槽,每个凹槽的槽线均平行于转轴的轴线。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槽口宽度大于其槽底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碳粉料斗的周面轴对称设有四个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排碳装置,通过周面设有多个凹槽的圆柱形碳粉料斗回收气化炉排放的碳粉,通过转轴带动碳粉料斗转动,即可将气化炉的碳粉出料口下方装有碳粉的凹槽移离,更换为空仓的凹槽,而且在碳粉料斗转动过程中,继续排放的碳粉会掉入正在移离的凹槽内,或被碳粉料斗的周面挡住,并随碳粉料斗的转动掉入正在移入碳粉出料口的凹槽内,因此能持续回收气化炉排出的碳粉,避免碳粉排放到作业环境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排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排碳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密封排碳装置,包括碳粉料斗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2;
所述碳粉料斗1呈圆柱形,所述转轴2与碳粉料斗1轴接;
所述碳粉料斗1的周面轴对称设有多个向外开口且两端封闭的凹槽3,每个凹槽3的槽线均平行于转轴2的轴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凹槽3的槽口宽度大于其槽底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碳粉料斗1的周面轴对称设有四个凹槽3。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将碳粉料斗1安装在塑料熔浆气化炉的碳粉出料口4的正下方,并使转轴2的轴线平行于水平轴线,碳粉料斗1周面的其中一个凹槽3的槽口正对碳粉出料口4,该凹槽3的槽口周边与碳粉出料口4的周边贴合,以免碳粉排放至外部,在碳粉料斗1的下方放置一碳粉回收桶,用于盛放碳粉料斗1倒出的碳粉;
气化炉工作时,气化炉内的塑料熔浆气化后产生的碳粉依其自重下落,并经碳粉出料口4排放至正对碳粉出料口4的凹槽3内;
每间隔一段时间即通过转轴2带动碳粉料斗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一次,使当前正对碳粉出料口4的凹槽3移离碳粉出料口4,使与当前正对碳粉出料口4的凹槽3相邻的凹槽3移至其槽口正对碳粉出料口4,且其槽口周边与碳粉出料口4的周边贴合;
在碳粉料斗1转动过程中,继续排放的碳粉中,一部分会掉入正在移离的凹槽3内,另一部分被碳粉料斗1的周面挡住,并随碳粉料斗1的转动掉入正在移入碳粉出料口4的凹槽3内;
移离碳粉出料口4的凹槽3移至其槽口朝向侧方后,该凹槽3内的碳粉依其自重掉入碳粉料斗1下方的碳粉回收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连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连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89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砌筑井筒的扇形混凝土砌块
- 下一篇:一种垂直送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