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电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18763.0 | 申请日: | 201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9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天瑞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吴彦峰 |
地址: | 644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电磁阀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阀,尤其适合于汽车发动机上使用。
背景技术
EGR技术介绍:
EGR技术,即废气再循环技术(Exhaust Gas Recycle)是针对有害气体(NOx)设置的排气净化装置。它将一部分排气循环进入进气管与新鲜空气混合后再次进入汽缸燃烧,以增加混合气的热容量,降低燃烧时的最高温度,抑制NOx的生成。EGR发动机控制电脑即ECU根据发动机的转速、负荷(节气门开度)、温度、进气流量、排气温度等控制真空电磁阀适时地打开,进气管真空度经真空电磁阀进入EGR阀真空膜室,膜片拉杆将EGR阀门打开,发动机中的少部分排气经EGR阀进入进气系统,与混合气混合后进入气缸参与燃烧。少部分废气进入气缸参与混合气的燃烧,降低了燃烧时气缸中的温度。因NOx是在高温富氧的条件下生成的,故抑制了NOx的生成,从而降低了整机排气中的NOx的含量。但是,过度的废气参与再循环,将会影响混合气的着火、性能,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特别是在发动机怠速、低速、小负荷及冷机时,再循环的废气会明显地影响发动机性能。所以,当发动机在怠速、低速、小负荷及冷机时,ECU控制废气不参与再循环,避免发动机性能受到影响;当发动机超过一定的转速、负荷及达到一定的温度时,ECU控制少部分废气参与再循环,而且,参与再循环的废气量根据发动机转速、负荷、温度及废气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以达到废气中的NOx最低。
在上述过程中,真空电磁阀作为一个关键的执行元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ECU根据传感器的信号,向真空电磁阀发出指令,改变其真空度大小,从而改变EGR阀阀门的开度,达到了调整废气循环量的作用。
现阶段真空电磁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响应时间长,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往往是发动机的工况改变后以,EGR阀很久都没有调整到相应的动作,这样无疑使整个系统的效果都很不理想;第二是耐用性差,真空电磁阀的耐用性成了整个系统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响应迅速,耐用性高的真空电磁阀以弥补现有技术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真空电磁阀,包括本体,其特征是:本体上设置有线圈组件和衔铁组件,衔铁组件包括单向阀;本体上还设置有EGR阀管路接口和真空源管路接口,EGR阀管路接口和真空源管路接口之间的管路通过单向阀控制通断;在空气旁通管上有防尘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脉冲电压与电磁阀的开启呈线性变化,故电磁阀动作灵敏,反应速度快,脉冲电压频率最高达250HZ~300HZ,使电磁阀的负压(真空度)控制精确,且关闭严密;独特的防尘罩设计,防止大颗粒灰尘进入真空通道,使用寿命长,通过了一千万次动作试验。
附图说明
图1是EGR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真空电磁阀,包括本体,其特征是:本体上设置有线圈组件5和衔铁组件6,衔铁组件6包括单向阀4;本体1上还设置有EGR阀管路接口2和真空源管路接口3,EGR阀管路接口2和真空源管路接口3之间的管路通过单向阀4控制通断;在空气旁通管8上有防尘罩9。10为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平时,汽车发动机处于运行状态时,且没有脉冲信号的时候,单向阀4处于常开状态。此时EGR阀管路接口2与空气旁通管8是相通的,所以EGR阀直通大气,处于常压状态,没有真空度,因而EGR阀是关闭的,废气也就没有参与发动机燃烧室的循环燃烧。
当汽车处于怠速、暖机运行等小负荷状态时,行车电脑ECU给出脉冲信号通过连接器10传递到真空电磁阀内的线圈组件5,线圈组件5得电产生磁场,其内的衔铁组件6就向上产生位移,此时,单向阀4将EGR阀管路接口2与空气旁通管8之间的通道截止,同时,EGR阀管路接口2和真空源管路接口3连通,真空度通过真空电磁阀输送到EGR阀,EGR阀打开,废气就参与循环。
防尘罩9可以对经空气旁通管8进入本体1内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以延长真空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天瑞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宜宾天瑞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8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