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水平布线室内外两用光缆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16415.X | 申请日: | 201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0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平;刘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33 江苏省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水平 布线 内外 两用 光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缆,尤其涉及一种室内外两用光缆。
背景技术
室内外松套光缆主要适用于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中由室外进入室内的光缆,传统的室内外松套光缆通常采用层绞式,光缆由几根松套光纤单元及中心加强件绞合而成,光缆外径通常在8mm以上,缆中充满油膏阻水,光缆重量重,体积大,布线困难,这在小区日益要求美观的今天已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更微型的光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外径较小、适于水平布放的室内外两用光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水平布线室内外两用光缆,包括松套光纤单元、包覆在所述的松套光纤单元外周的阻燃护套,所述的松套光纤单元包括松套管、设置在松套管中的多根着色光纤、填充在松套管与着色光纤之间的阻水油膏,它还包括纵向设置在护套内的非金属加强件,所述的护套端面外缘呈椭圆形。
优化地,所述的非金属加强件由玻璃纤维材料制成。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进一步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的非金属加强件 设置在椭圆形护套的长径所在方向上,从而使得光缆的外径更小,且光纤易于分离。
护套采用阻燃聚烯烃,可满足室内布线防火要求。
所述的护套长径为5~6mm,短径为3.5~5mm。
所述的着色光纤为2~12根。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光缆在中心松套光纤单元外纵向设置非金属加强件,在保证光缆强度的情况下,光缆的结构更简洁,光缆的重量较轻,且由于护套外形设置成椭圆形,不仅可节省原材料,还进一步减少光缆的体积和外径,铺设时更容易贴近建筑物,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缆横截面剖视图;
其中:1、松套光纤单元;11、松套管;12、着色光纤;13、阻水油膏;2、阻燃护套;3、非金属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如图1所示的光缆,由松套光纤单元1、包覆在所述的松套光纤单元1外周的阻燃护套2、以及设置在阻燃护套2中且对称地位于松套光纤单元1两侧的非金属加强件3所组成。其中,松套光纤单元1为微型光纤单元,其包括若干根由紫外固化丙烯酸树脂涂覆后的着色光纤12、通过挤管方式包住所述若干根着色光纤12的由聚对苯二甲 酸丁二醇酯塑料制成的松套管11、填充在松套管11与着色光纤12之间的阻水油膏13,阻水油膏13不仅可以起到机械外力对光纤的缓冲作用,还可以防止水、潮气等进入光纤从而使得光纤受到损伤。本实施例中,着色光纤12共有十二根,每根着色光纤12的直径为0.25mm,整个松套光纤单元的外径为2.4mm。
在本实施例中,非金属加强件3由密度比金属材料小很多但能起到承力作用、价格较芳纶纤维便宜的玻璃纤维制成。阻燃护套2由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制成,制作的时候,可将玻璃纤维制成的加强件纵向放置及护套挤出一次完成,因此加工设置简单,加工工艺方便。
为了进一步减少光缆的体积,并节省材料,本实施例中,光缆护套2端面形状为椭圆形,其长径为6mm,短径为4.4mm,非金属加强件3设置在护套的长径方向上,当然根据不同芯数的不同,本实用新型光缆体积还可以更小,比常规光缆外径将减小2mm以上。
本实施例通过在中心松套光纤单元外纵向设置玻璃纤维加强件,再在玻璃纤维的外周包覆阻燃护套,由于其设置了非金属玻璃纤维,从而使得光缆具有一定的抗张性能,使光缆能够承受450N以上的拉力。由于光缆外径呈椭圆形,减小了护套材料的使用,且减轻了光缆的重量,每公里长的光缆约重40kg,便于运输及布放。
随着光纤到户及三网合一的日益推进,本实施例的微型水平布线室内外光缆将广泛的用于小区接入、楼内水平布放等场合,市场前景广阔。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 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64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