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层绞式光缆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15970.0 | 申请日: | 2010-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9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万冰;熊壮;郭亮;阮云芳;卢星星;许征;罗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 地址: | 43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层绞式 光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通信和信息传输领域的复合层绞式光缆。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信息业的飞速发展,对大芯数光缆的需求与日俱增。现有的层绞式光缆,其结构通常是在中心加强件周围绞合多根松套管,松套管中再放置按蓝、橙、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青绿12色着色的光纤。对于层绞式光缆,如果在中心填充件周围绞合6根套管,绞合后的缆芯外层再绞合12根套管,每根套管中12根光纤,光缆结构为18单元结构,此时光缆的芯数为216芯,这是现有的层绞式光缆结构能做到的极限芯数。而这样的芯数在有些场合已很难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因此,对于大芯数光缆,一股选用中心管式带缆或者骨架式带缆,但由于带缆中带纤的生产质量要求高,而且带纤的机械性能不如分立式光纤,带缆中的带纤很容易受拉力或者受扭转力的影响而降低光纤的传输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还存在光纤并带设备较为昂贵,生产过程中工艺难以控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复合层绞式光缆,它不仅能大大提高层绞式光缆中的分立式光纤的芯数,而且易于加工,生产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缆芯和包覆缆芯的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缆芯包括中心加强件和绞合在中心加强件周围的缆芯子单元,所述的缆芯子单元包括子中心件和与子中心件相绞合的松套管,绞合的松套管外围缠绕有扎纱,松套管内敷设有光纤。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缆芯子单元设置4~18个。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缆芯子单元中松套管设置为4~18根;缆芯子单元中绞合有填充绳。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各缆芯子单元中的子中心件或扎纱颜色各异。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每根松套管中光纤的芯数为2~12芯,松套管中充填有纤膏。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光纤为分立式细直径光纤,细直径光纤的直径为125μm~230μm。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绞合在中心加强件周围的缆芯子单元为1~2层。
按上述方案,在缆芯和外护套之间可包绕捆扎带或包覆阻水层。
按上述方案,在缆芯和外护套之间设置纵包金属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层绞式结构,大大提高了光缆中分立式光纤集装密度,突破了按标准色谱排列的现有层绞式光缆的光纤芯数最大为216芯的限制,以拥有12个放线架的成缆绞合机为例,如果生产18×18单元结构,最大光纤芯数理论上可以做到3888芯;2、采用小直径光纤能够进一步提高光缆的光纤集装密度;3、本实用新型加工时可以降低对成缆设备放线架数量的要求,降低因生产大芯数光缆所需增加的设备改造成本,因而易于加工,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径向结构剖面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径向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缆芯结构为5×5单元,包括有缆芯和包覆缆芯的外护套9,缆芯包括中心加强件4和绞合在中心加强件周围的缆芯子单元,所述的缆芯子单元包括子中心件2和与子中心件相绞合的5根松套管5,绞合的5根松套管外围缠绕有扎纱6,松套管中放置有12根光纤1并填充有纤膏3,由此形成1个缆芯子单元;然后再将5个这样的缆芯子单元绞合到中心加强件4四周而形成缆芯。在缆芯与外护套之间以及每个缆芯子单元间隙中都填充有阻水材料7,缆芯外可以包覆一层纵包金属带8,中心加强件4可以是FRP或钢丝或套塑钢丝,子中心件2为颜色各异的FRP或者不同颜色的套塑钢丝。本实施例光缆中的光纤芯数可以达到300芯。
第二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该缆芯结构为6×6单元,它与上一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缆芯包括有6个子单元,子单元由5根松套管5和1根填充绳10一起绞合在子中心件2四周,其他结构与上一个实施例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未经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59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发电系统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装置
- 下一篇:旋转升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