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永磁机磁钢退磁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15411.X | 申请日: | 2010-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0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P9/12 | 分类号: | H02P9/12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 地址: | 713107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磁钢 退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永磁机磁钢退磁装置,用于永磁机磁钢退磁。
背景技术
目前,航空发电机在进行永磁机磁钢退磁时,普遍采用工频220V或400赫兹航空交流电源经变压器降压后短时加反向电压至永磁机绕组中,通过永磁机绕组中产生的反极性磁场消弱永磁机磁钢的磁场,使其产生的场强降低,从而达到降低永磁机绕组输出电压的目的。在长期的使用中发现这种退磁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试验时,施加的反向电压应迅速、短时,手动操作时间无法准确控制,容易出现“过退磁”现象;
2.退磁用变压器选择不合适,易出现烧毁变压器问题;
3.试验时,需搭接临时线路,在对单相永磁机退磁时,可能出现线路连接时电压极性接反问题;
4.退磁时,由于电流较大,易产生拉弧现象,造成人体伤害。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永磁机磁钢退磁装置,实现了退磁方式的自动控制,并通过对退磁时间的控制从而实现对发电机的保护。
技术方案
一种永磁机磁钢退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程控电源、直流开关电源、接触器CJ和开关装置J1;计算机的输出端联接交流程控电源,交流程控电源的输出端通过接触器CJ的两对常开触点CJ1和CJ2联接永磁机;直流开关电源通过计算机控制电子开关K联接延时继电器J提供电源,直流开关电源通过延时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J1联接交流接触器CJ提供电源。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永磁机磁钢退磁装置,由于采用延时继电器控制方法,消除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避免了航空发电机“过退磁”现象的发生。本套装置固定于试验台内,试验线路固定连接,避免试验时临时接线出现的错误。操作人员不与电接触,避免对人体的伤害,操作方便,可实现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CJ--交流接触器,J---延时继电器,K---计算机控制电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所示的永磁机磁钢退磁装置,由交流程控电源、直流开关电源、接触器CJ、开关装置J1组成;程控电源的输出端接于接触器CJ的两对常开触点CJ1和CJ2,两对常开触点CJ1和CJ2接永磁机的输出端;开关装置J1的通断由延时继电器J控制;延时继电器J的通断由开关K控制;开关K和程控电源的输出电压由计算机控制;直流开关电源为接触器CJ和继电器J提供电源;通过计算机设定好退磁电压后,接通开关K;开关K接通后延时继电器J接通;延时继电器J接通后升关装置J1接通;开关装置J1接通后接触器CJ接通,永磁机开始退磁;经过固定的延时时间,延时继电器J自动断开;延时继电器J断开后开关装置J1断开;开关装置J1断开后该接触器CJ断开,一次退磁过程结束。
工作原理如下:
程控电源的输出电压由计算机控制,直流开关电源为接触器CJ和开关装置J1提供电源,开关装置J1控制接触器CJ的通断;程控电源的输出端接于接触器CJ的两对常开触点CJ1和CJ2,两对常开触点CJ1和CJ2接永磁机的输出端;通过计算机设定好退磁电压后,接通开关装置J1;开关装置J1接通后接触器CJ接通,永磁机开始退磁;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关装置J1自动断开;开关装置J1自动断开后该接触器CJ断开,一次退磁过程结束。
所述的开关装置J1的通断由延时继电器J控制;延时继电器J的通断由开关K控制;开关K由计算机控制;直流开关电源为延时继电器J的线圈提供电源;通过计算机设定好退磁电压后,接通开关K;开关K接通后延时继电器J接通;延时继电器(J)接通后开关装置J1接通;经过固定的延时时间,延时继电器J自动断开;延时继电器J断开后开关装置J1断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指标分别为:
1.交流程控电源
电压:0~100V可调,电压调节步长:1V,频率:50Hz,额定电流:20A;
2.直流开关电源
输出电压:24V,电流:5A;
3.延时继电器
线圈电压:直流24V,触电电流:5A,延时时间:0~1000ms可调;
4.接触器
线圈电压:直流24V,触电电流:20A,封装形式:密封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54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